附录:南北朝年谱
◆ 附录 南北朝年谱 >> 附录 南北朝年谱420年(宋永初元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国号宋,史称刘宋,刘裕就是宋武帝。 南朝开始。422年(宋永初三年,北魏泰常九年)宋武帝刘裕病逝,太子刘义符继位,是为宋少帝。北魏南侵,夺取河南、山东部分地区。 423年(北魏泰常八年)北魏拓跋焘登基,史称太武帝。太武帝信用道士寇谦之,于平城起天师道场,道教大盛。北魏筑长城,东西二千余里,以防柔然。 424年(宋景平二年)宋少帝被大臣们废杀,刘义隆继位,是为宋文帝。 426年(宋元嘉三年)宋文帝诛杀权臣徐羡之、傅亮。谢晦据荆州造反,兵败而死。 429年(北魏神二年)太武帝拓跋焘大败柔然。柔然人南附者数十万人,余部北遁。柔然元气大伤。 430年(宋元嘉七年)刘宋北伐,失利而返。 431年(北魏神四年)大夏灭西秦,北魏攻夏,夏主赫连定西迁,为吐谷浑所俘送魏,夏亡。 436年(北魏太延二年)北魏灭北燕。 439年(北魏太延五年)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北魏基本统一北方,十六国结束。北朝开始。南北朝对峙局面形成。 444年(北魏太平真君五年)太武帝下诏禁私养沙门﹑巫觋,不得私立学校。 445年(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北方盖吴起义,反抗北魏的民族压迫。 446年(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太武帝纳崔浩言,禁佛教,毁经像﹑塔寺,坑杀僧人。 449年(北魏太平真君十年)太武帝大破柔然,收人户畜产百余万。柔然从此衰落。 450年(宋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太武帝以修史“暴扬国恶”的罪名,杀司徒崔浩。刘宋王朝几乎倾尽全国之力发动元嘉北伐,计划收复黄河以南失地,战败。太武帝率大军南进瓜步,扬言渡江,建康大震。魏军到处烧杀,所过之处皆成赤地。 451年(宋元嘉二十八年)正月,魏军北撤,围攻盱眙,宋将臧质坚守。盱眙保卫战打响,魏军战败。 452年(宋元嘉二十九年,北魏正平元年)北魏中常侍宗爱杀太武帝。宋文帝闻魏太武帝死,遣萧思话等攻魏,无功而还。 453年(宋元嘉三十年)太子刘劭杀宋文帝自立。刘骏起兵攻杀刘劭,被拥戴为孝武帝。 457年(宋大明元年)南宋实行土断,流寓之人编入当地户籍。 459年(宋大明三年)孝武帝与竟陵王刘诞相忌。刘诞在广陵举兵,孝武帝命沈庆之破城。刘诞被杀。 460年(北魏和平元年)柔然攻高昌,以阚伯周为高昌王,高昌称王始于此。云冈石窟大约从本年起开凿,至太和十八年(494年)完成。 462年(宋大明六年)祖冲之奏上《大明历》。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其圆周率之精密在世界上为最早。 464年(宋大明八年)宋孝武帝死。太子刘子业即位,是为前废帝。 引自 附录:南北朝年谱 465年(北魏和平六年,宋泰始元年)魏献文帝拓跋宏即位,年仅12岁,丞相乙浑专权。前废帝杀戴法兴,又杀刘义恭、柳元景、颜师伯等。朝野人人自危。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起兵。湘东王刘彧等杀废帝。湘东王即位,是为明帝,改元泰始。 466年(北魏天安元年)冯太后临朝称制,立郡学,置博士﹑助教﹑生员。 471年(北魏皇兴五年,宋泰始七年)北魏献文帝喜佛道,传位于太子拓跋宏。拓跋宏即位,是为孝文帝。 472年(宋泰豫元年)宋明帝死。太子刘昱即位,是为后废帝。 476年(北魏延兴六年)北魏冯太后称太皇太后,再次临朝称制。 477年(宋元徽五年)后废帝刘昱被杀,刘准继位,是为宋顺帝。萧道成开始揽权。 479年(齐建元元年)萧道成迫宋顺帝禅位,宋亡。萧道成称帝,国号齐,是为齐高帝。 482年(齐建元四年)齐高帝死,太子萧赜即位,是为齐武帝。 484年(北魏太和八年)北魏开始施行“班禄”,每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供百官之禄﹔另增调外帛二匹。给禄之后,官吏赃满一匹者死。 485年(齐永明三年)南方唐寓之暴动。 485年(北魏太和九年)北魏颁行均田制。 486年(齐永明四年,北魏太和十年)唐寓之攻占钱塘,称帝,国号吴。北魏改宗主督护为三长制。 493年(北魏太和十七年)孝文帝借口南征,率军迁往洛阳。 494年(北魏太和十八年)北魏朝廷正式从平城迁都洛阳。孝文帝诏禁士民胡服,开始大规模汉化。洛阳龙门石窟约从本年起开凿。 495年(北魏太和十九年)北魏禁止在朝廷讲鲜卑语﹔禁止迁洛代人还葬北方。北魏在洛阳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推广汉化教育。 496年(北魏太和二十年)北魏定族姓,改皇室拓跋氏为元氏,其余鲜卑诸姓均改为汉姓。鲜卑八姓与汉四大姓同等。 500年(齐永元二年)雍州刺史萧衍在襄阳起兵。祖冲之死,生前首次把圆周率准确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 501年(齐永元三年)齐南康王萧宝融在江陵即位,是为齐和帝。萧衍攻入建康,东昏侯萧宝卷被杀。 502年(梁天监元年)萧衍为梁公﹑梁王,杀齐明帝诸子。萧衍推翻齐朝称帝,国号梁,是为梁武帝。 503年(北魏景明四年)北魏攻克淮河防线重镇义阳。 505年(梁天监四年)十月,梁武帝任命临川王萧宏统领大军北伐。第二年大败而返。 507年(梁天监六年)魏军围攻钟离,钟离保卫战爆发。梁军大胜魏军。范缜发表《神灭论》。 515年(北魏延昌四年)北魏孝明帝元诩立,胡太后临朝称制。 516年(梁天监十五年)梁筑浮山堰城,引淮水灌寿阳。秋,堰坏,沿淮城戍村落十余万口漂流入海。 引自 附录:南北朝年谱 520年(北魏神龟三年)元叉、刘腾发动政变,杀死清河王元怿,幽禁胡太后。 523年(北魏正光四年)北魏怀荒镇民起义。破六韩拔陵率沃野镇兵民起义,杀镇将。六镇起义开始。 525年(北魏正光六年、南梁普通六年)胡太后发动政变,诛杀元叉,重新掌权。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以彭城投降南梁。梁军北上,后因主帅萧综叛逃而大败。 527年(梁普通八年)梁武帝萧衍在同泰寺出家为僧,三日后返回。此后二十年,萧衍又三次出家,大臣用巨金赎回。 528年(北魏武泰元年)胡太后毒杀元诩,并扶持小皇帝元钊。尔朱荣以为元诩报仇为名起兵,杀胡太后及元钊,并在河阴屠戮文武百官,史称“河阴之变”。尔朱荣在邺城大败葛荣,降服百万起义军。葛荣遇害。 529年(梁中大通元年)北魏北海王元颢在梁军扶持下称帝。梁军一度攻克洛阳,旋即被尔朱荣大败。元颢被杀。 530年(北魏永安三年)元子攸杀尔朱荣,尔朱荣余党攻陷洛阳,杀元子攸。尔朱家族先拥立元晔为帝,后又逼元晔禅位给元恭。 531年(北魏普泰元年)大将高欢起兵讨尔朱氏,立元郎为帝。 532年(北魏普泰二年)高欢废元恭及元郎,立元修为帝,自为大丞相。元修就是孝武帝。 534年(北魏永熙三年)高欢举兵向洛阳,孝武帝奔关中,依附大将宇文泰。高欢入洛阳,立元善见为帝,是为东魏孝静帝,东魏迁都于邺。闰十二月,宇文泰毒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都长安。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 535年(西魏大统元年)西魏丞相宇文泰定新制二十四条。苏绰制定公文格式及计账﹑户籍之法。 537年(西魏大统三年)宇文泰在沙苑大败高欢,史称“沙苑之战”。 538年(西魏大统四年)东魏与西魏在洛阳周边大战,史称“河桥-邙山之战”或者“河阴之战”。 541年(西魏大统七年)西魏宇文泰在苏绰、卢辩等人相助下开始改革。 543年(西魏大统九年、东魏武定元年)西魏与东魏在河桥、邙山地区再次大战,史称“邙山之战”。 547年(东魏武定五年)东魏高欢死,子高澄嗣位。孝静帝被高澄幽禁。侯景叛乱,试图割据河南,同时“归降”西魏和南梁。南梁出兵支援侯景,西魏出兵蚕食河南州县。杨衒之撰《洛阳伽蓝记》。 548年(梁太清二年)南方爆发侯景之乱。侯景于寿阳起兵反梁,渡江直入建康,围台城。 引自 附录:南北朝年谱 549年(梁太清三年)侯景陷台城,梁武帝萧衍死,侯景立萧纲为帝,是为简文帝。陈霸先在岭南起兵,讨伐侯景。 550年(北齐天保元年,西魏大统十六年,南梁大宝元年)高洋废东魏孝静帝,自立为帝,国号齐,都邺,史称北齐。高洋就是齐文宣帝。西魏宇文泰创立府兵制。湘东王萧绎发布檄文,讨伐侯景551年(梁大宝二年)侯景废简文帝,立萧栋,很快又废栋自立,国号汉。 552年(梁承圣元年)王僧辩﹑陈霸先克建康,侯景东逃。萧绎在江陵即位,是为梁元帝,向西魏称臣。 553年(西魏废帝二年)西魏攻占益州。 554年(西魏恭帝元年)西魏陷江陵,梁元帝萧绎被杀。 555年(梁绍泰元年)萧詧在江陵称帝,称藩西魏,史称后梁。这是西魏的傀儡政权,领土只有江陵附近几个县。北齐强迫王僧辩在建康拥戴萧渊明为帝。陈霸先起兵讨伐,杀死王僧辩。萧渊明退位。陈霸先拥戴萧方智登基,萧方智就是梁敬帝。 556年(西魏恭帝三年,梁太平元年)陈霸先大败南侵的齐军。西魏仿《周礼》建六官。宇文泰死,世子宇文觉嗣,侄宇文护统理军国事。岁末宇文护迫魏恭帝禅位给宇文觉,西魏亡。 557年(北周孝闵帝元年、梁太平二年)宇文觉称天王,是为孝闵帝,北周建国。宇文护废宇文觉,立宇文毓为天王,是为明帝。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是为陈武帝。 559年(陈永定三年、齐天保十年)陈霸先病逝,侄子陈蒨继位,是为陈文帝。高洋病死,长子高殷继位。 560年(北周武成二年、北齐乾明元年)宇文护废明帝,立宇文邕为帝,是为周武帝。高殷被废为济南王,叔叔高演即位,是为孝昭帝。 561年(北齐皇建二年)高演病逝,传位九弟高湛,是为武成帝。 564年(北齐河清三年)北齐颁新律令,又重新颁布均田令。 565年(北齐河清四年)高湛传位于太子高纬,自为太上皇帝。高纬就是齐后主。 566年(陈天康元年)陈文帝逝世,长子陈伯宗即位,是为废帝。 568年(陈光大二年)陈伯宗被废为临海王,叔叔陈顼即位,是为陈宣帝。 574年(北周建德三年)周武帝宇文邕禁佛﹑道两教,毁弃经像,强令和尚﹑道士还俗。 575年(北周建德四年)北周大举攻齐,因周武帝急病退兵。 576年(北周建德五年)周武帝率兵再次攻齐,在平阳打垮齐军主力。周军攻破晋阳。 577年(北周建德六年)周军攻破北齐首都邺城。北齐灭亡。 578年(北周建德七年)周武帝死,太子宇文赟继位,是为宣帝。 579年(北周大成元年)周宣帝传位于太子宇文阐,是为静帝。 580年(北周大象二年)杨坚总国政,先后平定起兵反抗他的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 581年(隋开皇元年)杨坚接受宇文阐禅位,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隋军伐陈,未能突破长江防线,于第二年撤回。582年(陈太建十四年)陈宣帝死,陈叔宝继位,是为陈后主。583年(隋开皇三年)突厥大军杀入长城以南劫掠,遭到隋军反击。587年(隋开皇七年)杨坚征召西梁皇帝萧琮入朝。西梁灭亡。588年(隋开皇八年)三月,隋文帝杨坚任命杨广为主帅伐陈,统一战争开始。589年(隋开皇十九年)正月,隋军攻破建康,陈叔宝投降。陈朝灭亡。 引自 附录:南北朝年谱
400人阅读
青屿侬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隋:杨忠,杨坚,杨广
杨坚 >> 日后被追封为隋太祖的杨忠其实出身很苦。隋朝建立后,朝廷说杨家出身于著名的...
-
佛教是如何在中国站稳脚跟的
佛教是如何在中国站稳脚跟的 >> 在两汉时期,人们出家为僧是非法行为。所以,当时佛教...
-
附录:南北朝年谱
> 查看全部2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