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意愿(Das Wollen) §233
吴起 (现在,他对任何人都不发任何信息)
理智(Intelligenz)的任务仅仅在于接受如其所是的世界,反之意志的任务在于使世界成为它应当所是的东西。对意志而言,直接的、现成已有的东西不是一种坚固的存在,毋宁只是一个假象,一个自在地虚无的东西。这里出现了各种矛盾,即人们在道德立场上陷身其中的那些矛盾。总的说来,在实践的领域里,这就是康德哲学和费希特哲学所处的立场。据说善应当得到实现:人们必须努力制造出善,而意志仅仅是一个实现着自身的善。问题在于,假若世界已经是它应当所是的样子,那么意志就会停止活动。因此意志本身就要求它的目的不应当得到实现。这就正确地说出了意志的有限性。但人们不应当止步于这种有限性,而意志的过程本身就扬弃了 这种有限性,扬弃了包含在其中的矛盾。所谓和解,就是意志在它的结果里回归认识活动的前提,进而置身于理论理念和实践理念的统一体。意志知道目的是它的目的,而理智把世界理解为一个现实的概念。以上所述就是理性认识活动的真实态度。那些虚无的、行将消失的东西仅仅构成世界的表面现象,并没有构成世界的真实本质。这个本质是自在且自为地存在着的概念,因此世界本身就是理念。当我们认识到,世界的终极目的一方面永恒地实现着自身,另一方面已经得到实现,那些不满的欲求就消失了。总的说来,这就是成年人的立场,而年轻人总以为世界糟糕透顶,必须将其改造成完全不同的东西。与此相反,宗教意识把世界看作由神意统治着的,因此与那个应当存在的世界是符合的。但存在和应当的这个符合不是僵化的和一蹴而就的;因为善(即世界的终极目的)只有通过不断地产生出自身才存在着。相应地,精神世界和自然世界之间仍然有一个区别,即自然世界仅仅不断地回归自身,而精神世界却是不断地向前推进。 引自 b) 意愿(Das Wollen) §233
54人阅读
吴起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c. 目的论(Teleologie) §204
目的的实现是目的的经过中介的实在化方式:但直接的实在化同样也是必要的。目的直接掌控着客...
-
c. 目的论(Teleologie) §204
目的的有限性在于,在目的的实在化过程中,那被当作手段来使用的材料只是以外在的方式归属并...
-
b) 意愿(Das Wollen) §233
-
B. 客体(Das Objekt) §194
……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对立自在地已经被克服了,而我们的任务在于分享这个解脱,进而放弃我们...
> 查看全部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