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页
坦坦荡荡位于圆明园后湖西岸,为后湖周围的九岛之一。岛上有一个很大的鱼池,池的南部有素心堂、半亩园、澹怀堂,三者一字排开。鱼池中部建有一座厅堂光风霁月,这座厅堂东、西、北三面各有一条甬道跨在池上,随之将水池划分成三个部分,西北部水池中建有四方亭。水池东南有知鱼亭、萃景斋,西南有双佳斋。此景据称是仿自杭州「玉泉鱼跃」。 整个建筑群布局疏朗,个体建筑主次分明。乾隆帝园居期间经常来此喂鱼。在起居注中可以看到,有时一段时间,他几乎每日清晨必来,以观鱼为乐,陶冶情操。从乾隆九年(1744年)所写的「坦坦荡荡」诗及序中更可了解其内心世界: (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喁唼拨剌于荇风藻雨间,回环泳游,悠然自得,诗云众维鱼矣,我知鱼乐,我蒿目乎斯民!) 凿池观鱼乐,坦坦复荡荡。 泳游同一适,奚必江湖想? 却笑蒙庄痴,尔我辨是非。 有问如何答,鱼乐鱼自知。 这首诗以金鱼在池中悠游的状态,比喻自己不但知鱼之乐,而且举目望庶民,时刻想到百姓。诗中的「蒙庄」即指庄子,其为战国时代楚国蒙人,故称「蒙庄」。诗的这几句指的是《庄子·秋水》篇中所记与惠子辩论知不知鱼乐的典故。「坦坦」一语出自《周易》中的「履道坦坦,幽人真吉」;「荡荡」一语出自《书经》中的「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故而,乾隆帝用以标榜自己统治的清白坦荡,标榜理政治世要「无一毫人欲之私」。 这个景区中的正宇素心堂为一座五开间带前廊悬山顶建筑,朝鱼池的一面伸出三间歇山顶后抱厦,两侧的半亩园及澹怀堂也是五开间的建筑,只是尺度稍小。从半亩园及澹怀堂东西两侧各向北伸出曲尺形廊子,东部的串联着攒尖顶的知鱼亭和歇山顶的翠景斋,西部的串联着平顶的双佳斋。素心堂是陈放图书的厅堂,乾隆帝有诗称: 古屋园中咫尺近,一年堂上几回临。 乍欣此日观佳景,都为宜时霈好霖。 香喷缥缃插架润,响调琴瑟挂檐斟。 在兹试问相应句,只有祈农是素心。 意思是,祈求农业的好收成是他常年所追求的,否则说关心百姓完全是空谈。随时不忘祈农,也就是不忘庶民。乾隆称帝60岁之际,曾再次表明这种「素心」,有诗称: 溪堂号素心,素心见于何。 敬天凛明旦,祈年祝时和。 爱民仅向隅,勤政励无颇。 斯为四大端,恒虞有错讹。 宵旰之弗遑,徒斯景物罗。 五十年光阴,阶前逝水过。 实际上,他随时都在宜示自己的素心: 春初值几暇,流览憇溪堂。 悦目迟花柳,怡情足缥缃。 昔今漫介意,景物正含阳。 设以素心论,爱民斯不忘。 鱼池中央的光风霁月在整个景区中地位最高,虽然仅有五开间带周围廊,但采用了歇山卷棚顶,表明是皇帝在此观看鱼儿游弋的最佳场所。 坦坦荡荡现仍保存着鱼池和建筑遗迹多处,经考古发掘已能窥测当年之一斑。池以巨大的花岗石砌筑,池中设有假山、有的假山下带水井,假山可供鱼儿嬉戏。水井又称鱼甃(zhòu),可供鱼儿躲避寒暑。 引自 B.坦坦荡荡
53人阅读
> 我来回应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