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43
—他的感觉有道理,他觉得自己的发展不是受到确实发生过的事情的影响,而是更多受到他自己对这些事情的体验和加工的影响。这是他想象世界的逻辑,他想让他的父亲明白。所以,他没写一句关于老师真的说过什么,以及他自己取得了什么成绩。卡夫卡当然知道,一个完全无知的学生是不可能蒙骗老师好几年的,而且他在学校也没必要真的害怕任何被揭穿的威胁一一除了很平常的几次小作弊,他班里有几个“公正”的学生当然比他更依赖作弊。但是,那种想象,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到最后,他的整个一生将在一场可怕的、永远无法完成的考试中被冻结—一这种想象,据卡夫卡自己说,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击溃了他,扼杀了他所有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这个需要严肃对待。即便他自己把各种变化的法庭和惩罚隐喻一一这些比喻在他创作生涯刚开始时曾经支配了他一段时间——往前推了好几年,但是,这种内心充满恐惧想象的症状,特别是卡未卡在社交上冷漠、被动、没有兴趣的态度,留在了好几个同学的记忆中。
3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