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隋唐五代绘画与文人画之祖王维 / 51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读过 中国绘画源流
此画(《簪花仕女图》)内容简单,结构也不复杂,然而,今天看来却不平常。此画在1972年于故宫博物院重新装裱时,才被发现画面系由多幅绢画拼接而成,如此就解释了画面左起第二位小于主体人物而身份又不是侍从的缘由。这位仕女有着不同于侍从的装束,衣着豪华的形象与画面的整体不相吻合。通常侍女在画面中较小,可是该女子虽然造型小却不像侍女,其所处的位置与此前的侍女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有论者认为该画在形成如今的面貌之前或为屏风画的几个部分。那么,该画是在何时、由何人拼接的?与周昉又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都成了绘画史的疑案。专家对此画的创作年代也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大致可以总结为唐代说、五代南唐说和宋代说。可以说各有依据,各有道理,显现了中国古代绘画史研究的魅力。不管如何来看,该画都具有唐画的气息,人物又具有唐代仕女的基本特征。在绘画表现上,头发的勾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尤其是半罩半露的透明织衫,以及浓丽的设色,都非常精到地表现了肌肤与织物的质感,呈现出唐代人物画成就的某些重要方面。 引自 三、隋唐五代绘画与文人画之祖王维 / 51 在整个横卷中,人们所能看到的是明亮如白昼的景象,丝毫没有人们平常所见的“夜”的感觉,但画作所表现的确实是黑夜。全卷仅仅在第三段“宴间小憩”的床前出现了落地的烛台,上面正燃着红烛。通过照明的烛台而点明了宴会的具体时间。有了这个烛台的存在,观者就会知道所有如处白昼的景象其实都在夜色之中。高妙的是,该画在其他部分并没有出现烛台,但人们也没有去揣度室内不同空间的照明问题,以及与现实关系的合理性。在这种有无之间,中国绘画的意象显现了美学意味。该画也印证了中国绘画不同于西方绘画,在表现黑夜的方式上独具特色。 引自 三、隋唐五代绘画与文人画之祖王维 / 51
46人阅读
闻夕felicity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二、顾恺之与魏晋美学 / 25
最早关于“七贤”的记载并无“竹林”之说,“竹林”应是后人为“七贤”增加的名士包装。专门...
-
一、原始到汉代的绘画 / 1
《文物》1960年Z1期发表了罗宗真执笔的发掘报告《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及其砖刻壁画》,首次介绍...
-
三、隋唐五代绘画与文人画之祖王维 / 51
-
四、宋徽宗的画院与宋代绘画 / 97
宋徽宗艺术成就的另一方面是最具他个人特征的瘦金体书法,这和他诗书画一体的追求与表现相关...
-
五、赵孟頫与“元四家” / 135
《红衣西域僧图》依然像八年前的《人骑图》那样以画面中的红衣而夺目。赵孟频借悼念去世的萨...
> 查看全部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