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中日战争前心怀不满的国会,在战争结束后马上变得忠心耿耿,从此以后日本政府除了在一些好事上外(如《朴茨茅斯条约》的签订)尚未遇到较大的反对。虽然触犯了国际规则,他们在国内赢得掌声和响应。
第六章 现代日本
日本国会的权力虽然小,但在成立的最初四年(1890—1894 年)却给政府带来颇多烦恼。伊藤博文直到 1894 年时还控制着日本的政策,反对军国主义,反对大国沙文主义,明治时代前半期的政治家大都有兴趣引进新式教育、新式的社会组织形式,目的在于抵御西方的侵略,保持日本的独立,他们没有实行帝国主义扩张的意图。伊藤就是明治时期旧派政治家的代表,他们这一类人的治国方针大多参考1870—1880年德国的政策,那时俾斯麦不让德国贸然行事,但等到发现国会难以驾驭时,他们就转而模仿俾斯麦早期的政策.那时候,俾斯麦初掌大权,普鲁士议会对他竭尽攻击之能事。于是,他就发动同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用军事上的辉煌胜利制服了议会。同样的道理,1894年中日战争前心怀不满的国会,在战争结束后马上变得忠心耿耿,从此以后日本政府除了在一些好事上外(如《朴茨茅斯条约》的签订)尚未遇到较大的反对。他们的这种做法虽然触犯了国际规则,但这却使他们在国内赢得掌声和响应。伊藤对于 1894 年的中日战争的爆发负有责任,虽然后来他也反对掠夺政策,但却没有权力加以阻止。(原注:见麦克拉伦前引书,第 277、228、289 页)然而,他的反对是吃力不讨好的。最后他在朝鲜被刺身亡。(译注:应为在中国哈尔滨东站为朝鲜爱国义士安重根刺死,伊廉时任朝鲜统监。)(89页)
Da Yong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伊藤解释宪法第3条:“神圣皇位……天皇是天的后裔,神圣而高于臣民,臣民必须尊敬而不可冒犯。虽然天皇应该重视法律,但法律并不能约束他,臣民们不仅应当尊重天皇,而且还不能对他进行议论或毁谤。”
第六章 现代日本 1905 年,日俄在进行了对马岛、沈阳两场战役之后,旁观者都知道俄国不可能在...
-
伊藤解释宪法55条,“如果大臣失职,那么判断他的责任的权力应属天皇。只有能任命他的人才有权罢免他,然而能够任命、罢免、奖惩国务大臣的除了天皇还能是谁?”
第六章 现代日本 天皇依据宪法行使行政、司法大权。国会 由天皇召集,国会的开会、闭会、休会...
-
1894年中日战争前心怀不满的国会,在战争结束后马上变得忠心耿耿,从此以后日本政府除了在一些好事上外(如《朴茨茅斯条约》的签订)尚未遇到较大的反对。虽然触犯了国际规则,他们在国内赢得掌声和响应。
-
中日两国都是黄种人,归于一类。但他们在政治上、文化上的相似之处却很少。在西方人入侵之前,中日两国的历史发展不同,人民的性格也不同,虽然他们原来采用的学说是一样的。孔子的理论在日本的发展,也与中国的不同
第七章 1914年之前的日本与中国 在讨论日本的对华政策之前,首先要提醒读者小心自己的一个习惯...
-
在从前的日本,忠于封建领主是最值得称赞的美德,如今推而广之就是爱国思想。在势均力敌的争斗中,“忠”自然是备受推崇的美德。日本没有中国这种困难,西方的影响正好使中日的不同性质更加显著
第七章 1914年之前的日本与中国 (94页)…… 在从前的日本,忠于封建领主是最值得称赞的美德,...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