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问题》主要是写给西方读者看的。然而,罗素却是立足于中国的立场谈中国的现实政治:关注中国军阀纷争的政治格局,剖析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关系,特别用很大篇幅介绍了日本的历史和中日关系的发展,指出中国经济、铁路交通、工业(尤其是矿业)的发展前景.呼吁中国重视教育,呼唤“少年中国”的崛起。与此同时,罗素又立足西方立场谈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的性格,有其独到的见解。
中国问题的创作者
· · · · · ·
-
伯特兰·罗素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伯兰特・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英国哲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他一生著述丰富,涉及哲学、数学、科学、伦理、社会、教育、历史、宗教、政治等广泛领域,尤以数学和逻辑研究上建树突出,他在人文科学方面的成果宏大,从而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
目录 · · · · · ·
前言
第一章 中国的种种问题
画家穷困而死,收藏家则收购他们的遗作,却自夸为慈善之举……中国也许可以视为一个艺术家的国度,她具有艺术家所具有的所有善恶之德;其善主要有利他人,而其恶却足以危害自己。
第二章 19世纪以前的中国
如今称中国为China,其实来自秦始皇的姓(Tsin或Chin)的读音汉字……足以让后人追根溯源。爱国主义容易导致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为国尽忠的最好方法就是杀人;而孝道利家的最好方法则是受贿和耍阴谋。
第三章 中国与西方各国
· · · · · · (更多)
第一章 中国的种种问题
画家穷困而死,收藏家则收购他们的遗作,却自夸为慈善之举……中国也许可以视为一个艺术家的国度,她具有艺术家所具有的所有善恶之德;其善主要有利他人,而其恶却足以危害自己。
第二章 19世纪以前的中国
如今称中国为China,其实来自秦始皇的姓(Tsin或Chin)的读音汉字……足以让后人追根溯源。爱国主义容易导致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为国尽忠的最好方法就是杀人;而孝道利家的最好方法则是受贿和耍阴谋。
第三章 中国与西方各国
· · · · · · (更多)
前言
第一章 中国的种种问题
画家穷困而死,收藏家则收购他们的遗作,却自夸为慈善之举……中国也许可以视为一个艺术家的国度,她具有艺术家所具有的所有善恶之德;其善主要有利他人,而其恶却足以危害自己。
第二章 19世纪以前的中国
如今称中国为China,其实来自秦始皇的姓(Tsin或Chin)的读音汉字……足以让后人追根溯源。爱国主义容易导致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为国尽忠的最好方法就是杀人;而孝道利家的最好方法则是受贿和耍阴谋。
第三章 中国与西方各国
中国文化中有个弱点:缺乏科学。一个英国人杀一个中国人比一个中国人杀一个英国人要容易……
第四章 现代中国
欧洲文化中改变中国传统习惯的,除了战争,就是商业和知识这两方面。中国人的生活给中国人的幸福,要比英国人的生活带给英国人的幸福多得多。
第五章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
日本人有一种偏执:喜欢把政府分离为“真正的”和“名义上的”两种。
第六章 现代日本
日本……能把大多数欧洲人认为是水火不相容的东西糅合在一起。人为地制造对天皇的崇拜是近代日本最有趣的一个现象,这种制止民众变得清醒理智的方法颇值得其他国家仿效。
第七章 1914年之前的日本与中国
乍一看……中日两国都是黄种人……但他们在政治上、文化上的相似之处却很少。日本的名流自诩本国为世界最大的国家……中国的革命党刚萌芽,日本就加以扶持。
第八章 “大战”中的日本与中国
日本……把中国作为试验新式武器的场地……日本发现可以利用中国的参战加剧内讧,这种做法是符合它一贯的对华政策的。
第九章 华盛顿会议
对于中国来说,在华盛顿取得的最大成果是关于山东的条约。
第十章 远东当前的各种势力与发展趋势
高尚的理想本身也未必能给信奉它的人带来纯粹的幸福。中国一定要明白决不能让工业利润流人外国人之手。
第十一章 中西方明的对比
中国的传统文明中,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外国的因素,那就是佛教……犹太教和科学产国文明中没有。中国实际上是个缺乏宗教的国家,不仅上层社会没有宗教,全体人民也同样没有……中国人的宽容,欧洲人根据本国经历是无法想象的。
第十二章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最值得称道的事情是,他们总能得到外国人的好感。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要面子”觉得很可笑。中国人的性格中最让欧洲人惊讶的莫过于他们的忍耐了。
第十三章 中国的高等教育
喜欢文学艺术的人容易将中国误解为……一个文物博物馆。中人要用这样一种敢于怀疑和发问的自由精神建设一种与其鼎盛时期的旧文化相媲美的新文化。
第十四章 中国的工业
从中国人的脾气和传统来看,更适宜于从事商业而不是工业……不过工业的发展一定要由中国人而不是外国人来主持,这是至关重要的。
第十五章 中国的前途
中国必须自救,而不能依靠外人……要用公共思想取代旧时的家族伦理观念。
附言
译后记
· · · · · · (收起)
第一章 中国的种种问题
画家穷困而死,收藏家则收购他们的遗作,却自夸为慈善之举……中国也许可以视为一个艺术家的国度,她具有艺术家所具有的所有善恶之德;其善主要有利他人,而其恶却足以危害自己。
第二章 19世纪以前的中国
如今称中国为China,其实来自秦始皇的姓(Tsin或Chin)的读音汉字……足以让后人追根溯源。爱国主义容易导致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为国尽忠的最好方法就是杀人;而孝道利家的最好方法则是受贿和耍阴谋。
第三章 中国与西方各国
中国文化中有个弱点:缺乏科学。一个英国人杀一个中国人比一个中国人杀一个英国人要容易……
第四章 现代中国
欧洲文化中改变中国传统习惯的,除了战争,就是商业和知识这两方面。中国人的生活给中国人的幸福,要比英国人的生活带给英国人的幸福多得多。
第五章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
日本人有一种偏执:喜欢把政府分离为“真正的”和“名义上的”两种。
第六章 现代日本
日本……能把大多数欧洲人认为是水火不相容的东西糅合在一起。人为地制造对天皇的崇拜是近代日本最有趣的一个现象,这种制止民众变得清醒理智的方法颇值得其他国家仿效。
第七章 1914年之前的日本与中国
乍一看……中日两国都是黄种人……但他们在政治上、文化上的相似之处却很少。日本的名流自诩本国为世界最大的国家……中国的革命党刚萌芽,日本就加以扶持。
第八章 “大战”中的日本与中国
日本……把中国作为试验新式武器的场地……日本发现可以利用中国的参战加剧内讧,这种做法是符合它一贯的对华政策的。
第九章 华盛顿会议
对于中国来说,在华盛顿取得的最大成果是关于山东的条约。
第十章 远东当前的各种势力与发展趋势
高尚的理想本身也未必能给信奉它的人带来纯粹的幸福。中国一定要明白决不能让工业利润流人外国人之手。
第十一章 中西方明的对比
中国的传统文明中,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外国的因素,那就是佛教……犹太教和科学产国文明中没有。中国实际上是个缺乏宗教的国家,不仅上层社会没有宗教,全体人民也同样没有……中国人的宽容,欧洲人根据本国经历是无法想象的。
第十二章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最值得称道的事情是,他们总能得到外国人的好感。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要面子”觉得很可笑。中国人的性格中最让欧洲人惊讶的莫过于他们的忍耐了。
第十三章 中国的高等教育
喜欢文学艺术的人容易将中国误解为……一个文物博物馆。中人要用这样一种敢于怀疑和发问的自由精神建设一种与其鼎盛时期的旧文化相媲美的新文化。
第十四章 中国的工业
从中国人的脾气和传统来看,更适宜于从事商业而不是工业……不过工业的发展一定要由中国人而不是外国人来主持,这是至关重要的。
第十五章 中国的前途
中国必须自救,而不能依靠外人……要用公共思想取代旧时的家族伦理观念。
附言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喜欢读"中国问题"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问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2 条 )
> 更多书评 42篇
论坛 · · · · · ·
哲学家总是瞧不起物理学家 | 来自红狼 | 3 回应 | 2013-05-26 14:24:2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BiblioBazaar (2007)9.2分 136人读过
-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9)8.2分 264人读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8.9分 88人读过
-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7.6分 3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郝明義&《越读者》推荐书目 (按时)
- 老外写中国 (馨)
- 我思我在 (山右一仁)
- 通识阅读参考书目(基础类) (L)
- NGO/NPO参阅 (空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问题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fateface 2016-02-08 20:35:43
主要还是当史料读的。对于研究1920年代的中国知识界和中外关系史都有用。
71 有用 桃某某Daria 2011-10-22 01:47:42
罗先生还真是盲目崇拜中国哈,在他眼里中国应该是这个球上最完美的国家了吧。不过应该那个时候的中国也确实就是这么讨人偏爱的吧。后来的情形嘛,罗先生要是地下有知,一定是极度失望的。
7 有用 阿历克斯 2020-01-30 22:16:46
罗素爱中国,他对中国未来的设想太理想化了,如今的中国现状,怕是罗素从未想过的。几代的“少年中国”未能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孔教的家族伦理阻碍国人公共意识、道德重于科学。罗素最后点出中国人的三个弱点:贪婪、怯懦、冷漠,没有人道主义冲动但同时易于激动,“将来有部分中国人成为狂热的布尔什维主义者、仇日派、基督徒,或者一个终将称帝的领袖”。—1922。
2 有用 港长㍿ 2011-02-01 19:21:35
帝国主义角逐下中国 民国初年中国复杂的政治形势 不同意他对资本主义的看法
3 有用 豆友3885817 2011-06-21 14:57:29
罗素先生在中国只带了一两年,对中国有一种异国情调的爱好,所谈的大部分都是个人臆想和见闻,并没有多少能真的指导中国人走向宪政民主的法子。读来只是一种娱乐而已。罗素是分析哲学专家,并不是中国问题专家,看他谈中国问题,很多愤青都笑了……
0 有用 薯片燒烤味 2023-09-12 11:38:20 浙江
书成于1921-1922年,当时的世界正笼罩在一战后的阴霾中,罗素所代表的一大批自由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生产与发展方式产生怀疑,他们向外寻求解决方案的途中,发现了未知的神秘的东方古国,难免戴着浪漫主义的玫瑰色眼镜观看之;而彼时,罗素笔下的“少年中国”也的确是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时局走向为未可知。后,古老的东方文明被某股西学蛊惑,“贪婪、怯弱、冷漠”的中国人从生理到心理都受其奴役,受罗素美誉的“文明实体... 书成于1921-1922年,当时的世界正笼罩在一战后的阴霾中,罗素所代表的一大批自由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生产与发展方式产生怀疑,他们向外寻求解决方案的途中,发现了未知的神秘的东方古国,难免戴着浪漫主义的玫瑰色眼镜观看之;而彼时,罗素笔下的“少年中国”也的确是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时局走向为未可知。后,古老的东方文明被某股西学蛊惑,“贪婪、怯弱、冷漠”的中国人从生理到心理都受其奴役,受罗素美誉的“文明实体”走了比西方原始积累时期更崎岖肮脏的路,至今还在泥潭中坎坷。罗素离世前,看到当时仍然赢弱的中国,不知道会不会大失所望呢!(本想借西方学者的眼睛看中国,但未曾想,“中国问题”的书名下,所述多为溢美之词,合上书再看看现今… (展开)
0 有用 咸山药 2023-08-09 08:52:25 江苏
90年代初的作品啊
0 有用 黄囧囧 2023-07-18 08:34:49 江苏
看了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的前途两章~
1 有用 g.0 2023-06-16 18:21:13 重庆
看到评论我真的超级气愤,如果失掉了民族心我们这个国家也将荡然无存了!这个时间点来看十年前左右人们给出的评论和臆断真的感觉甚粗鄙而短视至无以复加。跨越一百年阅读此书籍,罗素先生比绝大多数中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罗素预见性的文字还正在一步步应验,他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是少有的,但对于真正具有智慧的世界学者应当是共有的这一特性,中国正在成功!
0 有用 Robi 2023-04-27 22:17:40 湖南
百年之后再读此书,罗素对中国的印象显然是过于理想化也过于美化了,中国人痼疾似乎并没有多少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