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的独特性
也许孙子最重要的深邃思想是,在一次军事或战略的敏量中,一切因素互为影响:气候、地形、外交、情报、供应和后葡、力量对比、历史观,以及出其不意和士气等无形因素。无论哪个因素,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军事形势和相对优势的微小变化一一没有孤立的事件。 因此,一位战略家的任务不是分析具体形势,而是弄清这一形势与它形成的外部条件之间的关系。没有一种局面是一成不变的。任何现象都是暂时的,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战略家必须洞悉变化的走向,为己所用。孙子用“势”这个词表达这特征,而西方没有类似的概念。3”在军事上,“势”指战略发展趋势和演变的形势中蕴含的“潜能”,即“各种因素之特定组合及其发展趋势中蕴含的巨大能量”38。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势”指力量强弱及总体趋势的不断变化。 孙子认为,善用势的战略家恰如水沿山坡顺势而下,毫不费力就能找到一条最快、最容易的路线。一位成功的指挥官会耐心等待,而不是急于交战,以避开敌人的锋芒。他仔细观察战略形势的变化并加以引导。他研究敌人的备战状况及士气,积蓄己方力量,利用敌人心理上的弱点,直至出现打击敌人薄弱环节的有利战机。于是他出其不意,神速调兵遣将,沿着阻力最小的道路“顺势而下”。仔细寻找战机以及精心准备,为他奠定了优势地位。”《孙子兵法》论述的不是如何征服领土,而是如何在心理上压倒敌人。这也是当年越南民主共和国与美国打仗的战法(不过越南民主共和国把心理战的胜利也转化为实际的领土征服)。 通常,中国的政治家把战略形势看作全局的一部分:善恶、远近、强弱、过去与未来皆互相关联。西方人认为,历史是走向近代化的过程,是战胜邪恶与落后的过程。而中国人的历史观强调的是衰落与复兴的周期,在这一过程中,人可以认识自然与世界,却不能完全主宰,最佳结果是与之融为一体。战略与治国方略成为与对手“互斗互存”的手段,目的是化强敌为弱敌,同时加强自己一方的势,或者说战略态势。 当然,“以计取胜”虽是理想结果,却不易实现。从古至今,中国不乏残酷的战事,多在本国,偶尔也在国外。一旦爆发战争,例如秦统一中国、三国时期的战争、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镇压以及20世纪的那场内战,生灵涂炭,惨烈程度不亚于欧洲的世界大战。最残酷的战事源于中国内部体系的崩溃,换言之,体现为一国内部的一种调整。对中国而言,国内稳定和抵御日益逼近的外国入侵同等重要。 引自 第一章 中国的独特性
59人阅读
马里扬泊列的树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 中国的独特性
中西方的这一对比反映在两种文明中流行的棋类上。中国流传最久的棋是围棋,它含有战略包围的...
-
第一章 中国的独特性
-
第六章 中国与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
奥托·冯·俾斯麦可以说是19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外交家。他曾说,在一个由5个国家组成的世界秩...
-
第六章 中国与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
相比之下,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仍处于形成过程中。它们要做的是超越民族和宗教的隔阂建立政体...
> 查看全部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