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前的日本,忠于封建领主是最值得称赞的美德,如今推而广之就是爱国思想。在势均力敌的争斗中,“忠”自然是备受推崇的美德。日本没有中国这种困难,西方的影响正好使中日的不同性质更加显著
第七章 1914年之前的日本与中国
(94页)……
在从前的日本,忠于封建领主是最值得称赞的美德,如今推而广之就是爱国思想.在势均力敌的争斗中,“忠”自然是备受推崇的美德,如在从前藩侯分立的日本和当今竞争激烈的世界。相反,中国国势巩固,版图广袤、历史悠久,在这样的国家,“忠”就并非必需。国泰民安就产生了谦恭、谨慎、圆滑等美德。【但中国再不如以前那么太平了,中国人陷入了一帮好战分子的包围之中, 他们不能顺应形势发展爱国思想,便养成横暴残忍、寡廉鲜耻的秉性。】【日本则没有这种困难,因为长达几个世纪的藩侯争战的混乱局面早已教会了他们顺应时势的本领,所以西方的影响正好使中日的不同性质更加显著:现代的中国喜欢我们的思想但不喜欢我们的机器,而日本则正相反。】 从某些方面来看,亚洲,包括俄国,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但是日本不在其中。俄国、中国、印度都有广袤的(94页)平原,……
18人阅读
Da Yong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1894年中日战争前心怀不满的国会,在战争结束后马上变得忠心耿耿,从此以后日本政府除了在一些好事上外(如《朴茨茅斯条约》的签订)尚未遇到较大的反对。虽然触犯了国际规则,他们在国内赢得掌声和响应。
第六章 现代日本 日本国会的权力虽然小,但在成立的最初四年(1890—1894 年)却给政府带来颇多...
-
中日两国都是黄种人,归于一类。但他们在政治上、文化上的相似之处却很少。在西方人入侵之前,中日两国的历史发展不同,人民的性格也不同,虽然他们原来采用的学说是一样的。孔子的理论在日本的发展,也与中国的不同
第七章 1914年之前的日本与中国 在讨论日本的对华政策之前,首先要提醒读者小心自己的一个习惯...
-
在从前的日本,忠于封建领主是最值得称赞的美德,如今推而广之就是爱国思想。在势均力敌的争斗中,“忠”自然是备受推崇的美德。日本没有中国这种困难,西方的影响正好使中日的不同性质更加显著
-
京都帝国大学市村博士说了白人的罪恶,日本强调要尽量地模仿我们。实际上,只要是欧洲人对中国所犯的罪行,日本人都犯过,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日本人连做梦都不会把中国视为平等的民族。
第七章 1914年之前的日本与中国 ……A. M.普利的《日本的外交政策》援引京都 帝国大学市村博...
-
1911年的辛亥革命之前,孙逸仙几次到日本,甚至有证据表明早在1900年时就有日本人资助他。
第七章 1914年之前的日本与中国 【中国的革命党刚萌芽,日本就加以扶持。他们有时扶持纷争中的...
> 查看全部7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