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风暴地平线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读过 奔腾不息
直到2015年去世前的几年里,拉马斯瓦米·耶尔对这个计划还在持续提出据理力争的批评。他写道:“这个项目的本质就是想重新规划我国的整个地理现状,所蕴含的无非是‘征服自然’这个老掉牙的狂妄思路。”他认为,引水工程是建立在将印度水文状况简单化之上的危险想法;甚至把印度简单地划分为“水源富余区”和“水源匮乏区”而罔顾当地生态的做法也十分荒谬。耶尔认为其中还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河流并非人工产物,而是自然现象,是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相应社区的文化、社会、经济和精神生活密不可分。”“耶尔对水生态的看法与印度政府的理念背道而驰,但与本书多处观点相呼应。这种观点支持着许多地方性倡议——抵制修建大型水坝的强大破坏力,如在干旱的拉贾斯坦邦,当地人通过小心谨慎的措施,利用小型而又简单的谷坊①体系,恢复古老的灌溉系统,便是一例。” 引自 第九章 风暴地平线 对大坝、喜马拉雅地区和居住在河流下游的数十亿人来说,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最为严重。气候变化影响喜马拉雅冰川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改变降雪模式;二是加速冰雪融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情况很复杂——并非所有冰川都在消退,更严重的是,监测冰川的观察站很少,对冰川所开展的长期研究也很少。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在开展对喜马拉雅山脉的研究,但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一侧的研究几乎没有科学家触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有关喜马拉雅冰川融化速度的报告写得较为粗糙,气候变化怀疑论者借用这点来诋毁该组织的工作。但自19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变暖已导致喜马拉雅山冰川衰退,即便这种衰退还没有蔓延至整个山系,在最近几十年里,其速度不断加快,这是一项沉重的共识。许多模型预测,由于冰川融化,河水流量将在短期内增加,导致更严重的洪水频发,甚至可能导致令大坝倒塌的灾难。几乎没有人认为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大型水坝设计考虑到了气候变化的不确定因素。鉴于极端降雨的可能性增加,危险会更大——正如我们将看到的,这是很有可能的。科学家预测,到了大约21世纪中叶,即2050年或2060年,喜马拉雅山脉主要河流的旱季流量将显著下降。流量减少不仅将使许多计划中的水坝失去效用,也会使许多人的生命和生计岌岌可危。13多亿人的供水直接依赖喜马拉雅山脉水系;30亿人依靠喜马拉雅山脉水系所提供的食物、水源和能源。由于冰川变暖直接导致的河流流量以及河流动向的改变,威胁着相当一部分人类的生存。52 引自 第九章 风暴地平线 倘若本书中有一条一以贯之的教训的话,这个教训就是:水源管理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个纯粹的技术或科学问题,它也不可能在纯粹的国家层面上解决。有关水源分配及管理的理念深受以下因素影响:文化价值观、正义观以及对大自然和气候的认识和恐惧——包括自古以来对季风的恐惧、对季风越来越任性的恐惧。了解塑造亚洲的季风和山川河流,这样的较量仍在继续。 引自 第九章 风暴地平线
35人阅读
闻夕felicity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七章 河水的拦截与堵截
相比于其他工程,修筑水坝最能展现亚洲新领导人对其驯服自然的能力的信心。印度刚独立之时,...
-
第八章 海洋与地下水
管井技术简陋,很难称其为水利革命的先驱。管井由电动水泵驱动,一根长长的不锈钢钢管可以钻...
-
第九章 风暴地平线
> 查看全部9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