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页
- 页码:第135页
我們無奈地發現外在的社會空間,其實並不鼓勵個人的直立和生長。我們隱約感到,文學跟隨社會風氣的變化,許多事情變得不那麼單純了。有些人別有用心地建立勢力,排斥異己,有些人混淆標準,改寫歷史;有些人更用了文學批評作為交際應酬的手段、貶抑他人的武器。在這樣的環境里,我們不得不自己思索、反省、進修,面對大大小小的問題嘗試辨別是非。一方面並不想孤芳自賞,但另一方面可也不願意隨波逐流;卻想做一些於人有好處的事,但卻不想隨便被人利用,到頭來變成幫忙扭曲真相。在人情往來上有調緩的空間,但在大問題上還是希望堅持原則。人際關係牽連糾結,對於種種觀點想有所辯證,是非問題想反覆思考,自然也不免仍然惹來一些麻煩;與人有時好似針鋒相對,對事仍望能不涉意氣,對於某些素質和境界,仍是有所嚮往的。 所謂成長,大概就是在這樣的拉扯力量之下進行的。或許也不是沒有如尺蠖在枝頭的升降,見露匆匆回頭。誰又能說自己把握的分寸一定準確?對外界空間的迎拒進退,未必完全得心應手。誰知道發聲會不會變成魯莽,沉默又會不會到頭來變成荏弱?克制自己可能是一種美德,但又會不會連應該展明的也有所壓抑?舒放暢言固然痛快,但又會不會未經細辯,對所說的事不夠公平?思考而能提出獨特的見解,當然是最好的事,但有時也懷疑會不會見點而不見面,見樹木而不見森林?倒過來,要顧全四方八面的觀感,調整成四平八穩的意見,最後又可能忽略了個別不同的事例,說出來變成只是附和流行的意識形態罷了。也許成長的過程往往就是在自己和世界之間反覆觀照,來回考慮。 引自第135页
54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