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页
2. 鱼儿的家 考古人员在坦坦荡荡景区发现了密集的柏木桩,这些木桩在圆明园多处基址可见。它们的作用主要是加固,防止土质松动。它们原有两米多长,深深插入土中。圆明园废弃后,许多贫苦的百姓把它们抽走,用作烧火的柴火,如今很多只剩当年的空洞。 河底那一个个石头堆是做什么用的?俯瞰一下,居然是空心的。原来这一圈石堆是用太湖石堆叠而成的。太湖石是中国四大奇石之一,因盛产于太湖而得名,又因通体空洞,亦称「窟窿石」,是中式园林造景的上好材料。然而,金鱼池的太湖石除了造景的用途,还有一个隐秘而实用的功能。 太湖石围起的地下凹陷处是给鱼儿过冬的鱼窖。因为低于地面,冬日也不会结冰,能够保持一定的温度,这样冬天也不必迁出金鱼饲养。遥想当年清帝和后宫佳丽们站在临水而建的曲桥上,凭栏赏月、投食喂鱼,确实是风月无边啊! 引自 二、地下圆明园
16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