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面对自己和他人
要想治愈创伤,必须清理伤口,也就是说直面痛处,进入伤口,一遍又一遍地清理其内部,然后,只需让它自己通风、休息和结痂。这样做会很疼,但不会造成伤害。 如果我直接给他所有解决办法,以及令人放心的“好建议”,我关注的便不是他,而是我自己,是我的焦虑,那么我便不是和他在一起,而是和我自己在一起,和我的恐慌或我的“未能尽职尽责”的负罪感在一起。于是,他会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深信没有人能理解他有多么悲痛,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自杀、自我麻痹。而如果我因为同情心而触动他,全心全意地陪伴他经历悲痛,他就有更多的机会感觉到他不再孤独,或许他正在经历巨大的痛苦,但与此同时,我们在一起。于是,我们找到了那个成为卡里姆和许多正在经历痛苦的人的悲剧基础的需求:得到某人的重视,存在于某人的心里,与众人相处时有自己的位置,互相交流。 我们的痛苦常常在于无知:我不知道生命对于我的意义,这个重要的意义被禁锢在我内心宫殿一个偏僻的房间里,一个被遗忘的房间里;而正是痛苦使墙壁产生了裂缝,打开了缺口或者转动了秘密房间的钥匙,使我能够抵达我内心一个崭新的、深藏的、出乎意料的空间。那是一个令我品味到内心更多的自在和幸福、更多的踏实和安全感的地方,从那里,我可以带着更多的善意和温柔观察自己、观察他人和世界。于是,这个被遗忘的房间敞开了,就像一个面向世界的露台。 维持封闭关系的那个人苦于把自己禁锢在痛苦中却不自知。他落人了一个陷阱,却不愿意相信钥匙就在他自己手中。他的无力感、抗拒感和孤独感无边无际。 请求帮助,等于表现出他的困苦和脆弱。而我们的脆弱正是我们得到真正的力量心灵的力量的机会,我们的困苦正是我们得到真正的财富一灵魂的财富的机会。意识到这一点,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深刻地剖析了我们的创伤,并因此更深人地认识了我们自己。 引自 同理心:面对自己和他人
17人阅读
艾菲斯咪喵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提出一个具体的、现实的、积极的和可协商的请求
大多数时候,如果我们没有真正搞清楚我们的需求,而是根据习惯或出于职责去做某事,“因为应...
-
沟通,就是表达和接收信息
还有一些时候,我们在尝试满足自己的需求无果后,在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却没有获得丝毫认可和重...
-
同理心:面对自己和他人
-
我们学会了做事,而不是为人
我们活着;却没有意识到,我们生于世间,就应品味一切事物的身份和存在以及我们与它们之间的...
-
我们没有学会作为我们自己被爱,而是以他人期望的样子被爱
如果我们阻止自己成为自己,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往往是无意识地,阻止对方成为他自己。 只有当...
> 查看全部19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