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的话》
- 章节名:《不能说的话》
这一章着实比较难懂。因为改变思维定势,不让自己随大流,是非常困难的。我在去年受o6z前辈的一些观点影响,逐步接受精英理论:即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愚昧的,他们不知到自己在干什么、想什么。其实也可以说,每个人周围的那些大多数人就是大流的骨干,他们自发的用户某些观点,并没有改变的意识。我自己一直没有找到保持独立而不随大流的方法,可能在某些比较新的观点上,我容易区别出来哪些是大流的观点,哪些是反对意见,哪些是我自己的看法;在其他的方面,这么些年的根深蒂固的习惯的影响,使我难以不随大流,而且对于这些观点,我的思维也很容易习惯去忽视,不去思考,然后按照普遍的观点去自然的处理。有的时候,这种处理没有危害和风险,但是通常会扼杀新的思想。 本章前5小节讲述了5个可能会产生那些不能说的话的地方:真话、异端邪说、时空差异、道貌岸然和机制。这5个点都要细细读一下,然后提醒自己,在这5个场景中时,小心为妙,多去观察,小心地下结论和发言。不过产生那些不能说的话的地方不止这5种。 第六小节给出了为什么要找到哪些“不能说的话”的原因:1.纯粹的好奇心,2.不喜欢犯错(即便是那些我们自以为正确的事情可能会在未来被证明错误的,所以我希望知道那些事情,这样可以使我不会上当),3.很好的脑力训练。找到这些不能说的话,我们才有机会去思考这些观点本身,这样更容易打破常规,从而产生更优秀更正确的观点。就像好几年前,可能我们谁也没有想过电话会再未来被淘汰,那个时候很多家庭都拥有固定电话,可是,几年之后,原有的固定电话都被移动电话替代,而且从原来的一家一台固定电话,发展到,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拥有一部移动电话。可是,改革依然没有结束:有些移动电话已经开始不依赖移动电话网络,而是通过互联网进行通话。可是这些,都是我们没有想过的事情,但是它们现在,有的已经发生,有的正在发生。我们该反问自己,为什么我们没有想到? 第七小节里说道:一旦发现了不能说的话,下一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别说,至少要挑选合适的场合再说,只打那些值得打的仗。我想,这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更实际的解释。我们发现了那些可能会孕育改变的现存现象或者观点,并不是说每个都要试图去改变,更别试图自己去改变。在很多公司里都有一个提意见的流程,他们不倾向于只说观点,而是期望提观点人,能设计一套比较详细的实施流程来达成观点所描述的愿景。所以,挑选那些合适自己或者合适周围朋友的观点,自己主动实践推动改变或者把观点介绍给朋友并鼓励他们去做。另外这个小节中提到,不要试图通过辩论解决问题,我们知道辩论赛是个锻炼思维的活动,它并不解决任何问题,况且,如果你咽不下这口气非要把话说清出,结果很可能是从此你再也无法自由理性地思考了。看过《儿女一罗筐2》的人,可能会意识到这一点:争论无益于解决问题,还会把事情弄的糟糕。 第八小节“笑脸相迎?”。我想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避免与那些守旧的人产生观念冲突。改变别人几乎是不可能,尤其对于比较愚昧的大众,不合适地表达过于激进的观点,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智力方的杨石头说他在练习微笑,我想,假借微笑的力量的人,的确会所向披靡。 第九节“永远质疑”。质疑是个非常好的习惯,深处圈子内难以产生质疑,只有思维方式突破,能站在人群的外面去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时,才能发现问题,并注意到那些被压制的思想观点。“如果自己就是潮水的一部分,怎么能看见潮流的方向呢?你只能永远保持质疑。问自己,什么话是我不能说的?为什么?”。我自己有一个观点,来帮助自己有信心和习惯去质疑:我相信自己是不同的,即便和周围的人同样的本领、收入、境况,但是我依然坚信这种不同。这种虚假的优越感给我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我从不想去轻易接受某一个方法或者事物。
teoking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为什么书呆子不受欢迎
观点非常“刺耳”,但是很正确,并且全文把这个观点阐述的非常明白。 回想我中学三四年的生活...
-
黑客与画家
读完第二章,章节名与书名相同,时间太早了,散乱的做一下笔记。 为什么黑客与画家是同一类人...
-
《不能说的话》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