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的学术与革命——从“哀”至“寂寞”
P183
在中国,通常是怎样把握历史的?一位法国学者说过:“所谓中国哲学,目的是教给人们认识小宇宙与大宇宙的严密符号,对每一个事物和每一个人,而是一一确定符合它们自己的位置和名称,以‘礼’(correction)规定为最基本的道德,在这里完全不存在斯多葛式犬儒主义的逃避之路。”在中国,礼是最基本的,所有的事物和人只是礼的历史附庸。如果用“抽象继承法”来考察礼,那么,正如这位法国学者所言,礼可以说是事实的镶嵌细工,同时也是事物赖以展开的秩序与内在真理。对孔子和孟子而言,历史中的“礼”的意义是奴隶制的上层建筑,而对董仲舒和朱熹而言则是封建制的道德体系。在他们那里,礼不是人类社会运行的自然秩序与内在真理,而是受到“天”“理”约束、束缚和扼杀人的实践规范。礼由此获得了基督教中上帝的地位,凌驾于历史之上。
在中国,君临的是“礼”,不是“神”。
中国历史是礼的历史,是压在人们身上的大山。在五四运动中登上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对礼教“人吃人”的批判就是很好的注脚。
27人阅读
润仁儿~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平均”解
第52-79页 P76-77 前面提到过,中国传统社会中存在着官僚、地主、家长、读书人“四位一体”的...
-
近现代化与中国的思想传统
P139 平均主义是以一次集团的家长权威体系的存在为前提的。它意味着,在实行平均主义的社会里...
-
章太炎的学术与革命——从“哀”至“寂寞”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