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论
认为可能存在有“知识基础”(一切知识,在过去、现在、将来的每一领域中的知识)或“再现理论”(一切再现观,在熟悉的语汇中的和尚未梦想出来的再现观)的看法,依存于如下假定:存在有某种先验的制约因素。如果我们接受杜威的知识观,并被证明有理由信奉它,那么我们将不会认为对于可称作知识的东西存在着持久的限制因素,因为我们将把“证明”(justification)看作一种社会现象,而不看作“认知主体”和“现实”之间的一种事务。如果我们接受维特根施坦的看法,把语言当作一种工具而不当作一面镜子,我们就不会去寻求语言再现作用可能性的必要条件了。如果我们接受海德格尔的哲学观,我们就会把使认知主体的天性成为必然真理的一种根源的企图看成是另一次自我欺骗,它要用一种“技术的”和明确的问题取代那种向生疏世界敞开的态度,而最初正是后一种态度诱使我们去开始思索的。 引自 导 论
29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