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七绝
- 章节名:论杜甫七绝
老杜有首写武侯祠的诗,我们从这开始 《夔州歌十首》之九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气象伟大。 那日去武侯祠,下着雨,滴滴答答,淅淅沥沥。我不喜欢下雨,怪愁闷。先是去锦里,因为她们饿了,然后从后门去的武侯祠,进去了直接就是三义庙,最后一层建筑。然后倒转过来孔明庵,武侯祠,惠陵,二门,文臣武将廊,次序非常混乱。以至于整个园林在我看来都乱了,所以很没有思路。不过对大概是惠陵进门那一段朱墙碧竹小路,印象深刻,非常清新,安静,很踏实,洗心。 诸葛先生好像我到现在都没听过关于他什么不好的话,除了临死前,司马懿问的那一段给我留下一定负面印象。说来就是诸葛先生实在太有力了,让人有点儿唏嘘。所以这个地方力量实在伟大,孔明庵的回廊是介绍诸葛先生生平事迹,有仿制的木牛流马,还有其他等等。而且南阳,成都,勉县,白帝城,岐山等等都有武侯祠。 所以武侯祠堂不可忘。 武侯祠看的很混乱,但是杜甫草堂比较正统,这次是破天荒我们请了导游,一路寻源。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浣花溪,老杜在此居住了四年,离开流寓他地后,此地不存。五代时韦庄来此,重结茅屋。经历历朝历代的修复,成了今天的杜甫草堂博物馆。 我们从南门进,依旧下雨,草堂一看全是绿色,绿得真是沁人心脾。先是穿过一片盆荷,看到叶毓山的杜甫像,削瘦,扶膝坐在大雅堂前。“生在乱世人是辗转流离,所遇是困苦艰难,所得是烦恼悲哀”。 大雅堂,得名于《诗经 大雅》,以其体现诗词这一源远。屈原,太白,老杜,稼轩等等都在其中。根雕,铜雕等等,倒也颇符合人物气韵。就是其中有位体态庞大的人物被我误认为烦懑的屈原了,其实好像是陆游。 之后穿过盆景园,盆景分四大派,岭南,四川,江浙,四川盆景一特色在于露出根部,盆景好看在其曲折。当然《病梅馆记》有批判。143盆盆景 ,精致婉转。依然是绿色。 而后是草堂影壁,青花瓷贴的,很好,清气。但这是故意摔碎了一个青花瓷瓶贴的,我以为不必。之后花径也是也是一段红墙夹道,暮色低迷,非常有感觉。“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就到了柴门。 接下来顺序不太记得,好像是工部祠。杜甫像为主,请陆游、黄庭坚作陪。这里有杜甫石板像,有因其为唐人故画略丰腴的,也有皇宫里传下的官图,是瘦削的。解释说杜甫一人过于孤独,而陆黄二人崇拜老杜甚。印象中顾先生说黄虽学杜,但太过生硬,锤练的很好,但“过于严酷,技巧好而没有内容,很少人情味”。对陆游印象不深,不知老杜心里怎么想。 之后绕过“少陵草堂”碑亭,转了一00年发现的唐代遗址陈列馆。来到重修的草堂,依旧是柴门。草堂是一片式,从西到东是书房,住房,客厅,厨房,都是根据老杜的诗来。屋前是药圃,因为老杜生前体弱。 在一路下来是诗史堂(有一尊斜坐抚膝相,依旧是削瘦),大廨(后人添加的办公室),正门。导游带我们走的非常快,以至于没有很好的静静揣摩。但感受还是非常之深。 草堂博物馆几乎处处都可以找到杜诗的痕迹,比如草堂有很多处桃,很多株竹,我们去的时候是雨洗新绿,不知“种竹交加翠,载桃烂漫红”这样的景象是多么动人。其他还有很多,恕我记忆力有限。 单从园林来看,此处非常好的体现了含蓄之美,水流萦绕,廊桥缦回,竹树掩映,接天莲叶,照雨荷花……一处一个好风景。 周六去了粤中四名园的清晖园。曲径回廊,幽深清空,小小的一片天地,仍然是一处一个景色。细节处理非常出色。门廊多次用到石湾陶做成的岭南水果,寓意丰富,釉色美丽非常;佛肚竹,太湖石,莲池,湖心八角亭和对联等等。同去的有一位广州社科院研究民俗学的林姨,来过很多次,就在给我们讲。说中国园林很是体现中国哲学,比如半亭的设计就是以退为进,退一步,有大天地。说鬼佬就是一览无余,纯以气势压人,却没有韵味。要是气再不正,那就够呛。比如园子有一处框景,是扇形,雕花镂空等等,就是要从里面去看池里的锦鲤,要是鬼佬就会一把推掉这个窗子。 还说湖心八角亭是主人哲学观的完全体现,其园林哲学的主题就在这里,必须亲自写。而且最好摆放兰草,因为中国人以贱为贵,金属不要,而要木石。(我想起了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了)。而每一处屋舍前的对联也都蕴藉主人的心志。玻璃花,隔断镂空雕花,砖雕等等细节不一而足,在此不赘述,等我得空好好研究,再写它一写。 园中还大量用到盆景,太湖石,岭南草木。林姨说岭南盆景的特点有三,一,时令草木;二,顺势生长,不会矫情可以扭曲;三,我有点儿忘了,大概是必须有人有景,阴阳五行不可少。这个园林里也不能少,有阴必有阳,五行也不可缺,或用色,或用植物补齐。学问很大。 再说回来,“盆景是模仿自然的艺术,不恶劣也不凡俗,可是太小……园林亦为模仿自然的艺术,较盆景大,而究嫌匠气太重”。盆景和园林都是想把山水自然搬进方寸之间,纳须弥于芥子。然画工虽巧,已落二义矣。 李贽“夫所谓画工者,以其能夺天地之化工,而其孰知天地之无工乎……要知造化无工,虽有神圣亦不能识知化工之所在,而其谁能得之?” 草堂到现在并非杜的手笔,不知道他看到自己的居所成了这么精致的园林,是否会喜欢。 顾先生说“真的山水当然大,不仅可以发现高尚的情趣,且可以发现伟大的力量”,这些是在盆景、园林中找不到的。 突然想起《天香》里有一段闵师傅和小绸、希昭的对话:闵问“塑像最难是什么”,小绸答“最难描摹是眼睛,画龙点睛”,闵笑,不置可否,希昭抢白“最难的是衣裥”,闵师傅叫了一声“好!”小绸并不难堪,只是不服,力争说“眼睛,眼睛里有精气神”……希昭也不服“衣裥里有风”,相持不下,闵师傅只得往下说了:都是最难,眼睛里的精气神是人为,衣裥里的风是天工…… 精气神,人为,好捕捉,但是风难,这就是天工,大自然的力量,伟大崇高,难以捕捉。 “老杜诗真是气象万千,不但伟大而且崇高……诗中有力量,其力皆如水之拍堤,乃生之力、生之色彩”。色彩是内外交融透出的,是活色,如花红柳绿,是内在生命力之放射,且其范围是大自然的山水。 老杜有力,“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力气是真的,虽或者笨,但不敢笑他,反而佩服”。老杜用力郁勃,勃发而有蕴郁之力。他即使幻想也是壮美的,开醒眼,要写事物之真相,不似义山的朦胧美。 “生在乱世人是辗转流离,所遇是困苦艰难,所得是烦恼悲哀。人承受之乃不得已,是必在消灭之,不能消灭则求暂时只脱离。如房着火,火不能消灭,不能脱离又忍受不了,只可忘记。说到忘记必须麻醉,老杜则睁了眼清醒地看苦痛,无消灭之神力,又不愿临阵脱逃,于是只有忍受担荷”。 消灭、脱离、忘记、担荷,老杜“武侯祠堂不可忘”,盖四项都有,“消灭、脱离、忘记,同时也担荷了”。 杜诗苍苍茫茫之气,是大地上的山水,用力如拍堤之水。不知草堂可否承受这样的气力。 最近脾气有点儿很燥,希望不要沾染了燥气,没的辱没了老杜,我有空再好好揣摩一番。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