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学权威性的质疑
你现在应该明白,作为学生不能依赖包括教科书在内的正式教学来提醒知识的局限性。在许多学术领域,学生们被鼓励相信他们正在学习的学科比实际更先进。同样,教科书很少强调该领域知识的缺乏。 此外,鉴于科学在社会上存在的高威望,许多学科在缺乏声望的情况下也有强烈的动机将自己描述为一门科学。这在人文学科中尤为明显,这不可避免地会从一系列不同的角度引发辩论。人文学科试图回答的许多中心问题在学科内部不同的思想流派给出的回答大相径庭。 心理学领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其中,许多心理学的传统和观点相互竞争,例如,弗洛伊德学派、阿德勒学派、荣格学派、格式塔学派、人文主义学派、认知行为学派、神经心理学派、存在主义学派、建构主义学派等,每一个学派都试图说服心理学家加入他们的阵营。因此,这个专业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是各种不同范式和概念框架之间的战场。一个心理学家的指导原则在另一个心理学家看来有时是十分可疑的,同一个案例可能会以非常不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估。然而,心理学领域将自己视为一门科学。想象一下,如果化学家的理论立场方向不同,他们对关键问题(如“这种液体的化学组成是什么”)的回答也会有所不同,那么化学将是什么样子!如果不同的物理学流派以不同的方式定义领域中的基本术语,并支持相互冲突的物理定律,那么物理学将会是什么样子! 而这并不是全部。证明学生在某个领域知识渊博的过程不仅仅是正式的教学。所有学生都会被非正式地社会化到一个群体中(教导他们如何像专业群体中的其他人一样行为和思考)。这种社会化伴随着学术过程(上课、考试、获得学位)。在社会化过程中,学生内化了一个关于自己和研究领域的概念,这使他们相信自己或知识领域本身比实际情况更先进。这很容易成为一种理智的傲慢的形式从而影响他们的实践。因此,许多拥有学位的人在半业后认为他们知道的远多于实际情况,并且有能力做远超自己能力之上的事情。其结果往往是各种形式的知识滥用和渎职。许多浪费、伤害和不必要的痛苦都是由知识滥用造成的。 引自 第17章 以批判和道德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第二部分 质疑
关于自欺欺人的实验案例:质疑心理学和心理健康专业
回看
8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