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方法学
纵观当今欧美日本的论文论著,很少在论述一个问题之前,不首先通过正文和注释说明此前研究的成果及其问题,然后在叙述自己的研究成果的过程中,通过注释中说明自己的研究与前人研究的重要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标明哪些资料是自己第一次利用的,哪些资料是转引他人研究成果的。在德国等一些欧洲国家中,如何穷尽以往的研究成果加以评论,如何具体考证说明各种引文资料的翔实出处,甚至还是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的一门必修课程(“历史方法学”)。在我们这里固然还不能以此来衡量一部历史研究论文或论著的水平高低,但如果大家都来重视这样的问题,至少可以对那些总是拿些老调重弹的东西来蒙骗我们编辑的滥竽充数者,起些威慑的作用。
42人阅读
沉睡的森林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孙中山到底是不是爱国者?
孙中山和日本的关系,复杂且微妙。其原因很简单,孙中山奋起革满清政府命的时候,恰值日本开...
-
历史方法学
-
循环关系的逻辑
按照唯物史观的要求,只有把复杂的政治斗争还原为社会最基本的矛盾状况,才能够发现历史的本...
-
“资本主义化,还是现代化?——读胡绳遗稿札记”值得再读,细读
资本主义化,还是现代化?——读胡绳遗稿札记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