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政治终场/门阀政治终场/第275页
在门阀政治终场的过程中出现了桓玄的兴废,这只能视为门阀政治的回光返照,已如前论。桓玄终于被刘裕击败,这可以视为次等士族对于主宰东晋政治百年之久的门阀士族的决定性的胜利。在此以后,刘裕还有一个经营过程。不过刘裕在这个过程中的竞争对手已不再是门阀士族,而是以道教面貌出现而与他角逐的另一次等士族人物,即卢循。这就是说,次等士族的各种成分之中,究竟该由哪一种成分占据统治地位,还须由历史来选择。结果是历史选择了北府将刘裕。 次等士族代替门阀士族的统治地位,终于要导致朝代易姓和易制。易制才能保证易姓的成功。所谓易制,就是刘裕企图把东晋孝武帝欲恢复而未成功的皇权政治真正付诸实现。《孝武帝纪》记谶日:“晋祚尽昌明。”东晋门阀政治,到孝武帝时确实将要结束了,但是代替东晋门阀政治的刘宋皇权政治,却是在实现着东晋孝武帝的遗志。刘裕在建宋以前的活动,正是在为实现孝武帝的遗志做多方面的准备。 回顾谢安死后东晋的这一段历史,无论是主是相,还是其他内外当权士族,人物均甚鄙陋,活动均具皇朝末代特征。但是这些人物活动所具有的客观意义,都可以从时代背景上加以解释。不过鄙陋人物毕竟不可以当大任,成大事,所以晋末政局琐碎不堪,史家多不屑于探究。这一阶段由依附于主、相的太原王氏交织其间的、由门阀政治过渡到皇权政治的历史内容,遂因其纷纭杂乱而隐晦不显,只有刘裕个人,近年来稍被史家注意,做出肯定的评价,但大多也不过是限于个人才能运用方面而已。 东晋百年的门阀政治中,曾经居于权力中心的士族只有几家。其中颖川庾氏受桓温诛戮;谯郡桓氏在桓玄败后死绝;太原王氏世称华胄,它的两支也都在政争中覆灭。只有琅邪王氏和陈郡谢氏,在长时间的复杂冲突中,没有受到集中的毁灭性的打击。所以王、谢家族人物就成为替新朝奉玺绶的工具而受到特别的重视,家族发展得以延绵久长,至于南朝之末。后代所称五朝门第,遂以王、谢为其代表。这种情况是由东晋的政局造成的,而不是说魏晋以来的门阀士族中,本来就以王、谢的门第最高。 引自 门阀政治的终场与太原王氏/244
49人阅读
dreamoner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比较灭吴之战/淝水之战/第226页
概括言之,前秦筹划南进战争,以一百年前的晋灭吴之战为根据,军事部署亦以之为蓝图。这反映...
-
南北战争/淝水之战/第242页
通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战争,似乎可以归结为如下一种认识。由于中国历史具有统一的传...
-
门阀政治终场/门阀政治终场/第275页
-
北府兵/刘裕与孙恩/第286页
回顾东晋之初,门阀政治尚不稳定,王敦、苏峻叛乱相仍。由于建康没有较强军事力量的支持,叛...
-
东晋佛道差别/刘裕与孙恩/第298页
东晋佛教和道教的传播,也有重要的差别之处,即佛教较重思想信仰,道教则偏于法术。 道教由于...
> 查看全部29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