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
“我们占领了乌江南岸的九个县,随后渡过了乌江。乌江在军事上历来是战略天险之一。指挥渡江者为毕业于莫斯科军事学院的刘伯承。他指挥一个师外加一个团,不断向前推进,十分迅速地占领了敌人的桥头据点。当敌人还没来得及把桥炸掉时,他已指挥部队过了江。我们过桥后,占领了重镇遵义城和湄潭城。”
“滇军将领后来一再干出此类蠢事。有一次,红军来到贵州 某城。战士们穿着红军制服,雄赳赳地直奔城下。这个县的县长从瞭望孔里探出头来,十分惊讶地看着我们。他想,既然这支军队着装如此整齐,肯定不会是红军。在他们的心目中,红军是“盗匪”,行装必破烂不堪。他们把我们当成了中央军,因为滇军和川军的着装比起中央军来要差多了。 顺便说一句,在共产国际七大的展览会上有一大幅宣传画,画的是中国红军战士。必须指出,我们的敌人才把我们画成这样。事实上,红军的穿着要比画上的好得多。红军总是精神抖擞、英姿焕发地攻城夺地。红军根本不像这幅画上画的那样穿着破衣烂衫。展出的一些照片上的部队,都是儿童团或赤卫队,决不是我们红军的正规部队。”
“我们在占领刚才说到的那个县城时,着装都十分整齐:头戴钢盔,上穿四兜上装,下着马裤,腰缠精致皮带,裹腿整齐。每人都挂着一只从蒋军那里缴获的皮包,营以上军官都配有望远镜。我们还拥有轻重机枪,而滇军和黔军的机枪都没有我们这么多。”
这倒是打破了刻板印象。
“从这里出发到大渡河,有两条路:一条大路,一条小路。如果走大路,则可以料到敌人会毁掉一切可供食用的粮食储备。我们派出一支部队走大路以吸引敌人,而其余部队都走另一条小路。我们进入了当地土著彝民聚居的山区。这个部落系突厥后裔,对汉人有极深的成见。我们到来之前不久,白军的一个将领曾试图穿越这里而被当地人击毙,其所部亦被消灭。”
彝族的一个部落是突厥后裔?这一南一北是怎么有交集的呢?
“我们开展宣传工作,说我们愿意帮助他们等等。这种态度,使他们非常感动,友好关系渐渐巩固。我们继续前进。他们送给我们马匹、牛羊以及各种礼物,我们回赠他们金钱等等,甚至还送给他们鸦片。”
为什么会送鸦片呢?
“红军之所以这么英勇顽强,是因为工人在其中占了很大比重。工人成分在红军中占百分之二十。我们用新生力量扩充了红军队伍,应当说,年轻战士与老同志一样英勇顽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红军战士的阶级觉悟很高,每个战士都对敌人无比仇恨。”
但这说明还有百分之八十应该是农民出身。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