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页
dy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 页码:第19页
首先,应当注意到,任何测量本质上都是要与测量对象发生某种相互作用,因此即使在经典力学中,测量也必定会改变对象的状态。但1)经典力学中,这样的改变可以非常微小,因而我们往往不必考虑它;2)量子力学中测量对象的状态会发生“坍缩”(Dirac《量子力学原理》第10节:测量总是使系统突变到所测量的力学变量的本征态,这个本征态所属的本征值等于测量的结果。),这一点使得量子力学的测量显得比较“奇特”。 测量的这种特性可以看作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从而不必再去追究其更根本的“本质”。但有些论文则对此机制做了些探究,至少让波函数坍缩的过程显得不再那么神秘。我不是做这方面的,只能略述大概,具体细节望有专家来补充。 这些论文的核心思想就是把波函数的坍缩过程归结为演化。测量对象看作是“系统”(量子的对象),仪器看作是“环境”(经典的对象),系统与环境组成一个大的系统,其演化遵循薛定谔方程。具体计算要用到密度矩阵概念。最后将环境部分trace掉(物理意义是对环境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求统计平均),得到的系统的密度矩阵的非对角元是decay的(物理意义是系统在一段时间之后只可能确定地处于某种状态,而不再是处于叠加态——换句话说,退相干了)。 Landau的书中属于折中的讲法,《波函数与测量》一节稍微讲了点测量过程对波函数造成的影响,使得波函数坍缩不再是完全的假设,而是另一个假设的推论。书中所作的假设是对仪器经典性质的假设:仪器读数在任何时刻均有某种定值。这一假设相当于前面将环境部分trace掉的计算步骤。
13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