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四章人活一口气:气虚体质的人如何保养】【养气就是养命(1)气足的人和气虚的人看上去截然不同】中医认为,气不仅是一种物质,也是一种功能表现。一个人气足不足,从他的姿态就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古人要求人坐的时候,身体要成直角,特别是习武之人要“站如松,坐如钟”,这就是为了养浩然之气。有的人在桌前坐得久了,还有不常锻炼身体的人,一坐都是塌下去的。 有些老中医,一看人说话的状态就知道他气足不足,再看看坐姿就更清楚了。年轻人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但如果经常熬夜,一坐在椅子上就会歪歪扭扭的,因为体内的气不能支持他“坐如钟”,他的身体重量要通过不同的曲度,要靠在这儿或者挂在那儿来分解掉。这就是气不足的表现。 ▲ 气足的人“坐如松”▲ 气虚的人坐姿歪歪扭扭 【(2)伤气就是伤肾、伤脾】中医认为,一部分是从父母那儿继承来的先天之气(先天之精);另一部分气来自后天我们吸收的食物精华。先天之气跟后天之气结合,形成肾精,储存在肾里面,这是我们生命的原始物质,肾气就是由它而生发。 中医认为,肾为命门之火,在五行里面,火生土,土是脾,所以在肾气的熏蒸下,脾气形成了。脾气足了以后,脾就可以运化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了,这叫腐熟食物,腐熟水谷精微。脾是主土的,土克水,所以中医认为“脾主统水”。水就是我们喝进去的液体,进入人体以后,一部分会被身体利用,另外一部分被代谢以后,形成废物,然后通过尿液、汗液排出体外。 脾气和肾气如果足的话,会把体内该排出去的都排出,该留到体内的留下来,反之,脾气和肾气虚的话,该排的排不出去了,留在体内,一部分变成津液,还有一部分变成了湿邪,成为了一种阻碍身体气血运行的物质。所以,如果脾气虚、肾气虚,人的身体内就会生湿。 身体湿重还和血虚有关。一般女士容易有血虚——血液不足的问题,湿气停留在体内,打一个直观的比方,就相当于把身体里面气血流通的管道给占领了,这时候要一边祛湿一边养血,否则管道里的水湿清除了,但血也没有了,空了,水湿还会再回来。血虚是怎么发生的呢?实际上,脾虚就会引发血虚,血是从脾吸收的食物营养物质转化来的,如果脾气不足,就无力把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当然血液来源就不足了。血不足,脾气又不足,进入人体的水湿就被截停在里边,变成水湿。所以在除水湿的同时还要养脾养血。 【(3)很多孩子爱感冒,根本原因是脾胃功能差】 除了脾虚、肾气虚以外,湿邪还跟肺气虚(肺气不足)有关。中医认为,土(脾胃)生金(肺),只有脾胃的功能充足了,肺系统的功能才充足;而当脾胃之气不足,呼吸系统、肺系统的功能也随之下降。不少小朋友感冒,总是跟脾胃相关。脾胃一弱,就有积食,于是特别爱感冒。很多孩子往往在猛吃一顿大闸蟹、生日蛋糕等食物后就发烧了。因为孩子吃这些东西很容易伤到脾胃,脾胃受伤,无力生发肺气,肺系统的抵抗力就差,外邪就容易进来了。 【(4)把脾气补足,才能真正补肾】补气最根本的是补肾气,但是补肾气需要有技巧。我不主张完全去补肾,如果真是肾虚了需要补;肾虚没那么明显的话,就要先补脾,当把脾气补足了以后,食物的水谷精微吸收多了,就会一边带动肾气的充足,一边带动肺气的充足。 这种铺满了水湿的舌象,表明脾胃功能出问题了,水湿都滞在里边了。如何调理呢?只要一边去水湿,一边补脾,很快就能改善。请大家一定记住:体内有湿,祛湿之后要马上补脾。否则身体的康复是暂时性的,过三五天水湿又回来了。湿气累积到一定程度,身体就会变成痰湿体质。 ▲ 脾气虚,身体肯定湿重
【气虚的人身体有哪些表现】【(1)气虚的人一般脸色没光泽,体力差】气虚的人面色一般白白的、没有光泽,动辄自汗、气喘。气足的人爬七八层楼梯没什么大事,气虚的人爬个三楼就有点喘了,而且心跳得厉害。 【(2)气虚的人少言懒语,容易神疲乏力】气虚的人一般少言懒语、不爱吭声,气足的人精神头很足,能很积极地参与活动、发表意见,而气虚的人就是喜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言懒语就是你跟他说话,他都不爱回答,多说两句都累。 气虚的人还容易神疲乏力,总是很疲倦,上街走一圈别人不累他先累了,另外站没站样,坐没坐样,站或坐的时候总想找个东西靠着,没精打采。气足的人就完全不是这样。我曾经观察过一位武打明星,真的是“站如松,坐如钟”,说话底气也很足。 【(3)气虚的人怕冷,怕被风吹,很容易感冒】气虚的人怕冷,怕被风吹,一凉就受不了,猛打喷嚏,容易感冒,特别是小朋友。气虚是肾气、脾气、肺气都不足,其中,肾气是从母亲胎里带来的,充盈程度不一,另外,脾气很关键,一个人往往都是脾气不足才导致肺气不足,所以脾气不足的人很容易感染外邪。 【(4)气虚的人吃东西容易腹胀】气虚的人吃东西容易腹胀,因为他的脾不容易运化食物,不容易运化的食物滞留在体内就会引起腹胀。【(5)气虚的人大便不成形】气虚的人大便不容易成型,因为气无力固摄住大便,所以大便很容易滑脱。 【3气虚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1)舌头上有齿痕的人多半气虚】气虚体质的人舌头上有齿痕——牙齿印。因为气虚的人体内有很多没有排出体外的湿气,久之,就会引起内脏器官和皮肤的肿胀,但是一般看不出来,因为内脏器官的肿胀看不到,而身体面积太大了,皮肤的肿胀一般也不那么明显。但是,肿胀的舌头因为一天24小时压在边上的牙齿上,所以,当我们伸出舌头来,就会在舌边发现好多牙齿印。
▲ 舌两侧齿痕明显,说明气虚,体内湿气比较重 除了体内有水湿的情况以外,牙齿畸形的人,比如说有几颗牙齿长得不正常,天天压着舌头,那舌头上肯定会有齿痕。 正常人的舌头上是不应该有齿痕的。非牙齿畸形造成的舌边齿痕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贪吃寒凉之物或受了外寒寒凉之物进入身体后直接把脾阳给伤了,或者处在一个寒冷的环境里,外寒侵袭压制了阳气。第二、运动少或不运动。人在运动时往往浑身发热、流汗,不仅能祛除湿,还是一个刺激阳气生发、提高身体机能的过程,晒太阳的道理也是一样的。现在大家运动的机会少了,又不晒太阳,排汗越少,湿气困在体内越来越多,齿痕慢慢就出来了,各种毛病也就慢慢养出来了。 【(2)舌苔铺满舌头,说明体内湿重】一般来说,正常的舌苔应该是把舌质露出来的,但是有一种舌苔却把整个舌头给铺满了,一点都没把舌质露出来,这在中医上叫舌苔满布,说明人体内水湿很重。 舌苔满布跟舌质淡白这两种舌象很容易混淆,比如,舌质颜色本来是淡红的,但如果舌质很白,白到跟舌苔是一个颜色,感觉就好像是舌苔满布。舌苔满布跟舌质淡白的区别:要点在于要看舌苔的颗粒是不是把舌边都铺上了,如果是,那这就是舌苔满布。如果舌头没有被舌苔完全覆盖,而且是淡白的,那说明这个舌象是舌质淡白。
▲ 舌苔满布
▲ 舌质淡白 舌苔满布意味着舌苔过度生长,代表体内湿气很重。比如突然有一天外边雾气很重或者连续下了几天雨,然后舌苔一下铺满了你的舌头,那就说明你的体内湿气很重,该想办法好好除湿了。 【延伸阅读:“先王不居大室”的智慧】身体水湿的形成跟我们睡觉的地方也有关系。如果你经常睡阴面房间,或者在北方生活,你的卧室过大,都会让你体内的水湿加重。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的房子越住越大,有的人甚至把房间设计成开通的样式,卧室、客厅、厨房都是敞开式的,但这样对你的身体并不好。 我们去故宫的时候,大家如果留意都会发现,故宫里面皇上睡觉的卧室很小,就是一个小小的屋子。皇帝的生活起居有那么多人照料,这自然不假。他睡觉的地方小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样他就不需要用自己的阳气来温暖房间里空气的温度。所以《吕氏春秋》里说:“先王不居大室”,就是因为大的屋子会消耗体内更多的阳气。 现代社会健康太难求了,大部分的舌象都显示水湿重,而且多数舌象显示水湿重的人都是白领,农民不这样,爱干活的人也不这样。天天坐办公室里,夏天冬天都要开空调,不晒太阳,不爱运动,经常喝着咖啡、冷饮,吃着反季节的水果…这样的生活习惯导致体内的湿气越来越多,体质越来越差。 【(3)舌苔越厚,说明体内湿气越重】除了舌苔满布之外,舌苔的厚薄也能说明一个人体内湿的轻重情况。舌苔薄的时候,即便布满舌头,也说明体内湿气没那么重;舌苔越来越厚,说明湿气越来越重。如果厚到一定程度,湿气会凝结成一种粘稠状的物体,中医叫痰——中医说的痰更多是体内的痰,不一定是咳出来的痰,这个时候,舌苔就会又白又厚。舌苔薄的时候,体内的湿气还比较容易去掉,如果舌苔很厚,去掉湿气的难度就增加了,所以舌苔越厚就越需要重视。 【延伸阅读:身体有问题,必须先祛湿】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到底自己体内是寒是热,乍一看可能以为有寒——因为舌头没那么红,但实际上是舌苔把红色给遮盖住了,而一旦把体内的湿气去掉,舌头原本的颜色就会露出来。
▲ 舌苔满布,湿气掩盖了舌尖的热像 如果舌尖位置稍微有点发红,但是颜色又没那么红,其实是因为舌苔把它盖住了,说明这个人体内有热。如果红集中在舌头上的肝胆位置之间,说明这个人肝胆有火,也就是说肝胆有热瘀。所以我在看病的时候,在给这样的病人祛湿的同时会稍微加一点清热的药物,防止他热得太厉害。等到铺得过满的舌苔一去掉,我马上就能看到这个人体内的热有多少,因为这个时候的舌象是真实的。 实际上,我们身体有好多问题都被湿气给蒙蔽住了,你完全不知道身体里边出现了什么情况,无法判断自己是气郁还是瘀血,所以往往身体有问题,祛湿气是第一步,只有把湿气去掉才能解决其他问题。 【罗博士特别提醒 舌尖红,女性可能有妇科病,男人可能有前列腺问题】舌头的各个部位对应着人体的不同脏腑,其中,舌尖对应的是心和小肠——中医认为,心与小肠是相表里的。所以,当一个人有心火的时候舌尖会红,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舌尖红,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这个人是否有心火?有什么事情让他发愁担忧了?为什么女性来月经的时候舌尖也会红?因为舌尖实际上又对应我们的下焦——生殖系统,所以妇科疾病有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观察舌尖看出来,下焦有热的女性,她的舌尖也会红红的。同样的,有前列腺疾病的男性舌尖也会红。 【(4)如果舌头上的蕈状乳头偏大,红点集中在舌尖到舌中部,说明体内有湿热】舌头上的蕈状乳头就像蘑菇一样,它里边有毛细血管,正常的舌头上的蕈状乳头看上去隐隐有点红,不应该太大。
舌头上的蕈状乳头偏大,舌尖到舌中部有红点,说明体内有湿热,从这张舌象图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这个人体内湿气很重,但体内的热已经掩盖不住了。第一个原因是这个人有些脾虚,因为舌头上有齿痕;第二,舌苔也铺得比较满,而且可以看到有点发黄了,舌苔下的红点也已经掩盖不住了,这表明体内有热。 这个舌象的红点集中在上焦,推荐服用灯心草、竹叶,帮助往下泻泻心火。也要用上莲子心,把体内的湿气除去。此时可以用清朝宫廷里面,御医给后宫嫔妃开的泻火的代茶饮方子。“灯心竹叶汤”配方:淡竹叶3克、灯心草3克。用法:泡水,代茶饮,每天一副,服用三五天,舌尖的红点变淡即可。注意,如果在孩子舌头上看到图中这种红点,说明孩子体内的上焦热很严重,调理时要以清热为主,而不是滋阴的问题。 【延伸阅读:舌上有红点、面色发红,是喝白酒过多或各种营养物吃得太多的表现】如果一个人的舌头上有红点——芒刺,非常明显,整个舌头上都有,而且面色也是发红的,这种人往往是饮酒过量,而且喝的一般是白酒,导致体内有热。此外,这种人吃肉比较多,各种营养物也吃得太多了,所以出现了这种情形。这种热很好去除,我建议有这种舌象的朋友立刻改变生活方式,不要过度应酬、过度饮酒,可以吃五谷杂粮、清淡的蔬菜,还可以采用轻断食的方式,喝点酵素,减少饮食,让体内的淤积去掉,就会恢复的。 【(5)舌头胖大、有齿痕,舌上有两条唾液线,说明体内湿气很重】
舌头圆圆的,有唾液线,是肝气不舒导致体内湿气重。如果舌头是圆圆的,稍微有点胖大、有点齿痕,往往一伸出来就有两条唾液线,说明这个人体内的湿气很重。这种舌象往往是人气瘀的表现,而且是因为肝气不舒导致的气瘀——肝气不舒是指肝气没法在身体里边流通,气瘀住了,脾被困住,加之脾气又不足,导致水液代谢不能正常,所以这种人体内的水液很多。 这种舌象很少有人讲,是我在积累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的。当时我在研究为什么有的人舌头上会有两条线,发现有文献记载说这跟人体内的水湿重有关,另也有说这跟肝气不舒有关。于是我就找到了一个有这样舌象的人,并对照他的情绪、身体情况进行研究。最后发现他体内的水湿重,这就是肝气不舒导致气瘀引起的。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舌苔往往薄薄的,并不是很厚。 注意,我所讲的这些舌象,不一定都有病,严重了会有病的,不严重就是亚健康状态。这种体质的人每天就是觉得不舒服,浑身没劲,爱发困,出的汗都是黏的,一吃饭就一身汗,往往上半身出汗,下半身没汗,因为中焦——脾胃之气堵着 。身体里边就全是痰湿,就会出现这种舌象。 【罗博士特别提醒 看中医之前尽量别化妆,否则会影响医生判断】看中医前化妆,特别是在涂了口红的情况下,医生无法通过望诊来看出你身体的真实情况。他看到你嘴唇的颜色是鲜红的,但实际上可能你的嘴唇边上是有点瘀像的,是有变化的,气血运行是有问题的。 【(6)如果舌苔都浮起,像是能刮掉,说明体内的湿气不严重】如果舌头看上去又胖又大,上面齿痕明显,说明有些水肿。上面的苔很腻又不均匀,说明这些舌苔是飘着的。中医把舌苔的这种状态叫作虚浮,也叫浮泛,因为它是没有根的,舌苔都浮起来了,好像一刮都能刮掉的感觉。其实,这种舌象是暂时出现的。比如吃了某种食物,喝了牛奶,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孩子,暂时的积食也会如此。所以,如果一个人本来就正气不足,又在短时间内吃多了,就会暂时出现这种舌象。这种没根的湿气稍微用点药就能去掉,一天就能让这样的舌象消失。比如,可以吃清淡饮食,吃几天粗粮,吃蔬菜,喝点萝卜汤,都会让这样虚浮的舌苔去掉,让脾胃的功能恢复。 【(7)舌头中间有裂纹,说明脾胃气虚】
▲ 舌中间出现特别明显的裂纹,说明脾胃气不足 如果舌头上两边的齿痕不明显,但是舌中间的裂纹非常明显(每个人的舌中间上都有裂纹,但是正常人的裂纹不明显,因为舌苔会把它给弥补上,只能看到舌中间淡淡的有点沟,一般看不到,看到了也不认为那是病)。甚至会分出好多叉,变成各种各样的裂纹,这说明你的脾胃功能差,脾胃气不足,无力生发舌苔把舌中沟弥补上,所以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裂纹。 【(8)气虚的人舌体胖大】气虚体质的人,舌体往往也会胖大(也有舌体瘦的,但舌头上还是有齿痕,这也是脾气虚的表现)。
▲ 舌体胖大,是正气不足、脾气虚的表现 【(9)没有舌苔,或者舌苔极薄】如果你的舌头上没有舌苔,或者舌苔极薄,整个舌头看上去白白的,这说明你的正气虚,尤其脾胃之气不足。 有这种舌象的人分两种,一种人是患了一场大病之后,脾胃受到影响了,舌苔退去了。这种人首先需要的就是调脾胃,脾胃足了身体才有救。另外一种人是因为平时饮食不当而把脾胃伤了,这不是大病。我曾经碰到一位男士,舌头一伸出来光光的没有苔。我问他:“怎么胃气这么虚?”他说他天天喝酒,这样下去他的胃能不伤吗? 【延伸阅读:舌头伸不出来,不一定是心气不足】 有的人舌下的系带特别短,一伸出来他的舌尖就被牵回去了,所以他的舌头伸不长。这并不是心气不足,而是天生如此。这种人就学不了某些语言,比如阿拉伯语。另外,舌系带短的人在看舌象时没法看舌下,因为他舌头会无法翘起。 【4气虚体质之人的保养方】【(1)脾胃气虚之人的经典养胃茶】对于伤到胃导致胃气不足的人,当务之急就是生发胃气。就不要喝那么多水了,要喝麦芽茶,喝麦芽茶能生发胃气。配方:生麦芽30~60克。用法:泡茶喝。叮嘱:1.一定要用生麦芽,有生发胃气的功能。不要用炒麦芽,它是把气往下降的,而生麦芽是把气往上升的。有的老中医碰到舌苔没了的病重患者人,除了开药外,一般会嘱咐病人喝麦芽养胃茶,让其赶快生发胃气,一直喝到舌苔生出来了,病就好了。2.还可以用生黄芪3克、怀山药6克、生麦芽9克,煮水,代茶饮,坚持喝几周,对胃气的升发也是有好处的。 【(2)气虚体质之人的经典除湿方】当一个人脾虚、湿气重的时候,首先可以先去除湿气,但是,一定要记住,湿气去掉以后,马上要补脾。因为脾在中医五行属土,土克水,所以真正能控制水湿的,是脾土。 a.祛湿“三仁汤”。配方:杏仁6克(后下)、白蔻仁6克(后下)、薏苡仁30克、茯苓20克、白术6~9克、猪苓(泻脾肾之湿)6~9克、法半夏3克、甘草6克。用法:1.方子里的药材标注“后下”的,都是在关火前5~10分钟放进锅里的,关火后闷一会就可以了。没标“后下”的药就可以正常煮,煮20~30分钟就可以。滤出药汁,然后将药汁分成两份,早晚兑入温水泡脚,每次20分钟,水温不要太热,水淹过脚面就可以了。 2.如果这个人阳气不足,我会配桂枝3克,如果有热就不加;如果这个人体内有热,我会配点竹叶;如果这个人体内有凉,我会配点桂枝——桂枝和竹叶这两味药是备用的,要看体内有寒还是有热,根据情况往方子里添加。其他的药性基本平和,都是祛除人体内湿气的。 这个方子从使用的效果来看特别好,如果体内的湿气很明显,要用这个方子来泡脚的话,一般用个五六副就可以了。我觉得用这个方子泡脚很舒服,泡完后很快会出一身汗,往往汗有点黏,出完汗以后你就会轻松很多。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个方子我主张用来泡脚,如果舌苔非常厚腻之人,需要口服的,要请当地医生帮助分析体质,然后根据情况具体加减,才会更加妥当。 喝上这个方子一两天,也能很快把你体内的湿气去掉。小孩用这副药量的1/3~1/4就可以。如果大人一次喝这么大半杯的话,喝进去以后身体就会出汗,出汗以后湿气慢慢就会去掉,舌苔会改变。当你把湿气清掉,气血运行快了以后,再锻炼身体,往往比你单纯锻炼身体效果更好,如果你不去痰湿,只是天天锻炼,可能会因为气血凝滞不能正常流通而出问题。 b.气虚之人的春夏季除湿食疗方。配方: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用法:熬水,放入冰糖,这是一天的量,代茶饮。叮嘱:这是在夏天使用的,因为薏苡仁和赤小豆都有些凉性,所以适合夏天湿热的时候用,或者是湿热体质的人,在其他季节也可以用的。 c.气虚之人的秋冬季除湿食疗方。用法:做菜稍放白蔻仁、砂仁、花椒等辛香调料燥湿暖胃。也可以每晚用十几粒川椒熬水泡脚,燥湿温阳。叮嘱:在天气冷的时候,最好不用薏苡仁和赤小豆祛湿,而是采用温热的方法,这些辛香的调料,正好在此季节有温阳燥湿的作用。 (3)气虚体质之人的经典补脾方配方:怀山药90克、薏苡仁150克、芡实30克。用法:以上药物研成粉末(可以请药店代研),每天一调羹,与小米熬粥。叮嘱:坚持吃半个月到一个月,对补脾有显著的效果。 【5气虚的人不要做以下伤身的事】【(1)早起喝凉白开会严重影响阳气的生发】早晨体内的阳气开始生发,就像是小火苗一样,到了中午时身体的阳气最旺,呵护好了一天的阳气才能足。如果早起喝一杯凉水下去,身体内的小火苗烧不起来了,会严重影响体内阳气的生发。早起要喝水,一定要喝温水。 (2)喝茶过多容易加重体内湿气。喝茶有很多的好处,能够提神、助消化、抗氧化等。但喝茶把身体喝出问题的例子也有很多。我知道有好多企业家讲究健康,现在不吸烟了,于是很多人送茶,越喝级别越高,就有了茶瘾,最后把自己喝得湿气很重,把脾胃给困住了。喝茶一定要适量。 (3)冰镇饮料最伤脾胃。最关键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喝冰饮。冰镇饮料最伤脾胃,会导致消化系统的功能失调或痉挛性收缩,诱发胃炎或肠炎,而且造成身体水湿严重。关于冷饮对身体的危害,很多人可能也知道,但是没当回事。我在这里呼吁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4)补脾金方:补中益气丸,“八珍糕”。一个人身体如果气虚,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给他补脾。补脾又分成补脾阴和补脾阳。其中,补中益气丸就是补脾阳的,它也有养心安神的作用,但以补中益气的作用更为明显。此外,“八珍糕”也是比较典型的补中益气的食物。 “八珍糕”中的成份里,参是补脾阳的,白术、山药、莲子肉、白扁豆(白扁豆有补脾的效果,还可以止泻,如果谁有腹泻的,在药里面加入一点白扁豆会好一些,当然,如果你没有腹泻,就可以把白扁豆去掉)是补脾的,薏米、茯苓(中医认为湿气困脾,要想补脾必须要把湿气去掉,脾气才能生发出来,所以大量应用茯苓。我们曾经做过统计,把从古代到现代大约的50多万个中医方子都输入电脑,看哪味中药用得最多,结果是茯苓,这说明中医特别注重脾的健康)是祛湿气的,芡实是收敛的,补脾又补肾。 “八珍糕”是明朝叫陈实功的外科学家的方子,他曾说过,很多人创面溃烂、总不愈合是因为体内正气不足,用“八珍糕”把正气补足,脾气足了以后气血来源就有了,创面也就容易愈合了。这个方子明朝的皇子们也用,后来传到清宫里面。清宫御医给皇帝记录的内容是说“八珍糕”治病百发百中,效果非常好。后来改进做成糕点给皇帝吃。皇宫中的晚饭不像我们现在这样丰盛,皇上到晚上就吃一点茶点,弄两块“八珍糕”随着茶水吃下去,只要肚里有点东西就可以睡觉了,这就是皇上的作息,跟我们现在不一样。 乾隆皇帝坚持常年吃“八珍糕”,这在《清宫档案秘闻》里是有记载的,如果哪天没了“八珍糕”,皇帝就会很着急,命令太医速去库里提人参做。据古书记载,乾隆原本吃的是用党参做的“八珍糕”,大约到了50岁时就把党参换成了人参,一直服用“八珍糕”到终老,“八珍糕”是他长寿的重要原因。这是乾隆四十四年乾隆亲自下的御旨:“叫你们做‘八珍糕’,所用之物:人参二钱、茯苓二两、山药二两、扁豆二两、薏米二两(炒)、芡米二两、建莲二两(肉)、粳米面四两、糯米面四两,共为极细加白糖八两,合匀,蒸糕。具系药房碾面,碾得面时,总管肖云鹏、张顺、太监胡世杰、药房总管首领田福、堂官陈世琯看着蒸糕。蒸得时晾凉了,每日随着熬茶时送,记此。”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