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校政策与女子体育 79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读过 运动场内外
女子体育的落实不能光靠舆论的鼓吹,需要有组织、有系统的规划才能实现。而以近代体育的运动规模、运动场地及竞赛方式来讲,推展体育的重任绝不可能仅凭借个人或单一机构来完成。西方的体育是通过学校而发展的,中国引进的近代体育来自西方,很自然地也将体能训练的工作交给学校。女子体育是在清中期由西方传教士带进中国的,但因为当时受教育的女学生相当有限,传教士也没有积极地推动,所以女子运动只停留在游戏和简单的肢体活动上;直到清末确立新式教育的方针之后,学校的体育教学才有了较明确的政策,并以“体操科”为课程名目。不过,从民初到1928年国民政府完成北伐、统一全国,体育政策仍不断变动、修订,最明显的是,1922年到1928年间,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对教育体制的先后改革。例如,学校教育由模仿日本,转变为模仿美国,体操科改称体育科,并扩大体育教学内容,因此,女学生的运动变得多样缤纷。除了普通学校加强女子体育,专门训练女运动员和体。育师资的女子体育学校和体育科系也应运而生。 引自 第二章 学校政策与女子体育 79
23人阅读
闻夕felicity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导言 1
近代西方体育传入中国之后,体育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主要是清中叶以降到1937年,中国...
-
第一部 舆论、体育政策与校园文化
既然女性的责任这么重要,如何培养“国民之母”或“女国民”便更受到注意。许多论者认为,女...
-
第二章 学校政策与女子体育 79
-
第一节 各自为政的体育教学 80
体育教学不只是坐在室内上课即可,必须到户外运动,运动场所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要件。早期的...
-
第二节 求同存异的体育教学 95
但由于不了解中国的社会实况,教会学校的许多课程设计并不十分固定,特别是体育课多半采非正...
> 查看全部1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