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ONE 第一部分 疗愈概述
modongdong (-)
读过 不原谅也没关系
创伤不是你的错,但复原是你自己的责任。你受过伤,但你不必继续痛! 引自 中文版序 第一章CPTSD的疗愈之旅:
CPTSD的主要症状:情绪闪回、毒性羞耻感、 被遗弃感(Abandonment Mélange)
毒性羞耻感能够在顷刻间摧毁人的自尊。 引自 第一部分 疗愈概述 深陷于自己毫无价值、有缺陷或自卑的感受中而无法自拔,或是迷失在自我厌恶和恶性的自我批判中,那么你可能正处于一次情绪闪回中。 4F反应:战、逃、僵、讨好, 战—自恋型、逃—强迫型、僵—解离型、讨好—关系依赖
我的fawn 绝对是显性又典型!!小时候白日梦是我仅有的慰藉。与生俱来的天赋是的同情心和感受力,而缺少了自我的同情心和感受力
4F反应即4种创伤反应,分别是战(Fight)、逃(Flight)、僵(Freeze)、讨好(Fawn),因为4种反应的英文单词的首字母都是F,所以它们合称为4F反应。 引自 第一部分 疗愈概述 ----------------------------------------------------------
第二章 康复的各个层面:
潜力与生俱来,只是由于童年创伤而未被开发。
冒充者综合征又称"自我能力否定倾向",指个体按照客观标准评价已经获得了成功或取得了成就,但是其主观上却否定自己的成功或成就,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取得成功,感觉是在欺骗他人,并且害怕被他人发现自己的不足。--编者注 引自 第二章 康复的各个层面 1. 认知疗愈的目标是让大脑变得对自己更友好,其重点在于识别并消除童年时被灌输的破坏性想法和思维。
2. 情绪疗愈 :承认接纳坏情绪、识别管理情绪 : 正念练习: 是对自己内在体验的良性好奇心,是一种内省。为观察性自我(Observing Ego)或见证性自我(Witnessing Self);感恩练习:把自己归属于某种更宏大、本质上更美好的事物。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ance)“成功地识别和管理自身情绪并恰当地回应他人情绪的能力”。 社会人类的孤独、疏离、分心成瘾(Addictive Distraction),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被迫学会了去拒绝、去病态化,甚至因许多正常的情绪状态而惩罚自己与他人。 害怕自己情绪的同时也对他人的情绪感到恐惧。需要恢复自己与生俱来的情绪智力,情绪能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对自己真正重要的 引自 第二章 康复的各个层面 3. 身体疗愈:自助躯体疗法(拉伸)、CPTSD和躯体疗法、自我药疗、解决饮食问题
4. 灵性疗愈: 指通过鼓励患者主动注意身心状况、深入探索内在的精神生活,进而发现自己积极的潜力,以恢复精神健康的疗愈方式。过更高层次的归属感来缓解被遗弃的痛苦
由CPTSD引发的遗弃抑郁有一个重要的表现,那就是幸存者缺乏对人类群体、生活、任何个体或事物的归属感。我遇到的许多幸存者,他们的第一丝“归属感”都萌生于灵性探索。他们在人世间只能看到背叛,于是转为向灵性层面求助。 灵性追求有时是被寻找归属感的无意识期待推动的。对一个孩子来说,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在原生家庭中不被喜爱,永远无法融入其中。此外,许多幸存者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体验过让他们感到安全和受欢迎的人际关系。 很多幸存者也无法在传统的宗教组织中找到归属感。他们觉得传统宗教和自己不健全家庭太过相似,因此会寻找更多遗世的灵性疗愈方法。他们有时会通过阅读灵修书籍或参加冥想练习找到归属感,觉得自己归属于一个更广阔且更能慰藉人心的事物,这也让他们避免了直接与人接触的风险。 还有一些幸存者则通过置身于自然、聆听音乐或欣赏艺术获得了归属于某种更宏大、更有价值事物的灵性体验。曾经有一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书的名字我已经记不清了,那是一本名人语录,其中的一些名人通过直接感受自然之美而获得了神性 (Numinous)体验。 神性体验是一种有力而动人的精神感受,它能让人感到在宇宙背后和自己内心之中都存在着一股积极、正面的力量。这股感受有时会让人体会到恩典,并深深地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生活可期,生命可贵。 引自 第二章 康复的各个层面 ----------------------------------------------------------
第三章 改善关系 :
① 当自己的父母
② 自我母育与“无条件的爱”
③ 养育我的内在小孩、
④ 哺乳类宠物就是特别好的疗愈型关系对象
⑤ 自然、音乐和艺术能提供关系型疗愈。
---------
CPTSD是一种依恋障碍:(2025消除孤独的羞耻感,寻找足够好的关系型帮助)
幸存者在童年阶段找不到一个可以与之发展健康的亲密关系的安全可靠的成人,因此也就无法向他人学到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技巧。 当与照料者建立健康关系的发展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幸存者在成年后通常就很难找到并维系健康的支持性关系。 引自 第三章 改善关系 1. 把“靠自己”当作生存策略,不愿意向任何人寻求支持。我的潜意识告诉自己,对别人有需求是特别危险,我丧失了这个能力,尽管我其实有足够的社交能力,但亲密关系让我焦虑(情绪闪回)
2. 疗愈消解了孤独的羞耻感:没有疗愈型关系的帮助,毒性羞耻感是无法被治愈的。
3. 真正的亲密关系取决于我分享了多少自己的脆弱。
4. 与那些让自己感到足够安全的人交流能够增强我们化解痛苦情绪的能力。
5. 亲密关系并不意味着无条件的爱:学会处理关系中的冲突,不能期待别人在你肆意表达愤怒或蔑视时也能够接受你,这样的期待是不合理、不公平的。。
----------------------------------------------------------
第四章 疗愈的进程
1. 需要对自己的痛苦有全面性理解, 接受“疗愈将持续终身”的事实,往后余生都是救赎。不以一种“全或无”的方式来判断我的情绪基调和心情的好坏。
2. 康复的迹象:社交焦虑会沿着以下路径逐渐减少:恐慌性退缩→更易忍受的社交不适感→对社交感到自在,抑郁程度逐渐减轻:令人无力的绝望→快感缺失(无法享受正常的生活乐趣)→疲惫状态→相对没有动力的平静状态
3. keyword:内在批判者开始缩减,并不再主导自己的心理。不再因为正常的小缺点而迫害自己,也会更少地执拗于对他人小失误的失望。
4. keyword:放松的能力逐渐增强。便能在维护自己的需求和向他人的需求妥协之间健康地摇摆,能在足够安全的人际关系中放松。在值得信赖的关系中更多地展露自己的真实和脆弱。
2025年,愿我如意以偿
如果足够幸运的话,可能最终会获得一种亲密、相互支持的关系,彼此甘苦与共。 引自 第四章 疗愈的进程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