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创造性道德
ArmadilloX (最简单最困难)
读过 不安的智慧
分裂的心智永远无法掌握自由的意义。如果我觉得自己跟经验以及这个世界是分开的,自由似乎就是我可以推动世界的范围,而命运则是世界推动我的范围。 不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究竟“我”和“心理机制”的区别在哪里?谁被这些过程驱动?任何人都会受到外界某种条件驱动的这种观念,来自“我”这个长期的错觉。真正的人,即这个与宇宙相联系的生物体,才是无意识的驱动者。因为他本身就是动力,所以他不可能再被驱动。换句话说,无意识不是什么动机,它只是运作罢了。进而言之,没有所谓不同于“意识”的“无意识”,因为“无意识”的心灵其实是有意识的,虽然它不会意识到它自己,就像眼睛能看,却看不到眼睛本身一样。 只要有想要成为什么的动机,只要心中相信有可能逃离此刻的自我,就不会有自由。追求美德与追求邪恶出自完全相同的理由,善恶如同二个圆的相反两端持续交替。 当然,这种不得不承认我就是我,而且不可能从中逃脱或分离的情况,听起来似乎是最悲惨的宿命论。似乎如果我害怕,我就会被恐惧“套牢”。但事实上,我之所以会与恐惧拴在一起,只是因为我想摆脱它。换句话说,当我不设法脱离恐惧时,我就会发现当下并没有什么东西把我“套牢”或“拴住”。当我觉察而不污名化这种感觉不称其为“恐惧”“坏”“负面”时,它就立即改变了,而生命会自由地前行。我们的感觉也可以在无需创造出感觉者的情况下延续。 没有什么比基于道德而建立人际关系更不人道的了。当一个男人为了积善而给人面包,为了忠诚而跟一个女人一起生活,为了没有偏见而跟黑人同桌吃饭,以及为了维持和平而杀人,他就是冷血之徒。他眼中其实并无别人。他出于怜悯的善意,同样也是冷血的。他之所以付诸行动,只因不想看到别人受苦而让自己倒胃口。 引自 第八章 创造性道德 最后摘录的这段好可怕,怎么感觉在说着自己,希望我不是对号入座。我从小便习惯性地会经常拷问自己,我做这事做对了吗?我善良吗?这种善良是真实的吗?是做给自己看还是做给别人看?我很害怕得出的结论是“伪善”,但似乎最后一段就是这样的总结,我不知道是否因为心理问题改变了我对自己的看法,以前的我与现在的我有点格格不入,这一章也似乎在诠释着这个问题,“心智的分裂”,虽然我已经开始去有意识进行整合,就先看看吧。
15人阅读
ArmadilloX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六章 美妙时刻
我们从未真正学会跟生命本身共处。我们每一刻都小心谨镇、犹豫踌躇、处于防守地位。而一切都...
-
第七章 生命的转化
关于宇宙的统一性已有许多理论,但它并没有让人类摆脱唯我论的与人隔绝、冲突,以及对生活的...
-
第八章 创造性道德
-
第九章 重新审视宗教
我们很容易看到,这种语言无论采取宗教形式或形而上学的形式,都可能造成各种误解。因为当心...
> 查看全部9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