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防寒防水性換取攻擊力的鸕鷀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读过 和路邊的野鳥做朋友
鳥羽毛的表面因為有極小的構造而具備防潑水性,此外,鳥類尾部有個名為「尾脂腺」的突起處會分泌油脂,可以塗在羽毛上。這種油脂被認為能加強耐久性與防水性,不過鸕鷀的尾脂腺並不怎麼發達,因而牠們的進攻型特質可見一斑。 鴨子的羽毛防潑水性高,一出水馬上就會乾,鸕鷀就沒辦法了,在水邊常常能看到鸕鷀停在木樁上張開翅膀曬乾羽毛的模樣,這種防潑水性低的羽毛通常都會濕淋淋的,不容易乾。 引自 犧牲防寒防水性換取攻擊力的鸕鷀
11人阅读
闻夕felicity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鴿子擺頭其實是逼不得已的啊
不是只有鴿子在走動時會擺頭,鷺、雞、鶺鴒和椋鳥也會喔,這是行走時一前一後踏出腳的鳥類具...
-
犧牲防寒防水性換取攻擊力的鸕鷀
-
綠繡眼是偏執的採蜜大盜
花粉的搬運工不是只有蜜蜂,身邊常見的綠繡眼和棕耳鵯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授粉者的代表。...
-
缺鈣?跟白頰山雀一起吃蝸牛就對了
雌鳥不能沒有鈣質,畢竟牠們必須生蛋,而蛋殼的成分就是鈣質。也許有人會想說,既然如此,不...
> 查看全部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