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体的朽败
...他接下来却声称,如果任何城邦仅仅依赖初始好运,这种愚蠢之举不但会让它丧失原有的力量,而且城邦很快就会溃灭。因为“一人之力”虽然“适合组建政府”,却没有任何政府“仅靠一人之力”就能长存(218页)。任何寄望于“一人德性”的政体都有一个必然的弱点,那就是“其人一死,德性遂灭,后世子孙极少能企及先祖的高度”(226页)。因此,为了拯救君主国或共和国,与其“拥有一位在世时能明智统治的领袖”,不如“拥有位善于设计制度的领袖”,以确保国家未来的命运能够转而依靠“民众的德性”(226、240页)。治国术最深的秘密就是知道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马基雅维里强调,这是一个超乎寻常的难题。我们可以期望在城邦的创建者身上找到卓越的德性,却无法奢望同样卓越的德性自发地存在于普通公民中间。相反,多数人“更倾向于为恶,而不是行善”,因此更可能无视共同体的利益,“只要没有约克。他们就会按其邪恶本性为所欲为”(201、205页)。这样,所有城邦都有一种趋势,从创建者的纯粹德性“滑向更槽糕的情形”——按照马基雅维里的概括,即使最优秀的共同体也难以摆脱这种逐渐朽败的进程(322页)。 这番分析的背后是亚里士多德使用过的意象:政体如同一具自然的身体,和所有凡俗的生命一样,必然是“时间的牺牲品”(45页)。在下卷开头,马基雅维里特别突出了政治体的身体比喻。他认为,“显而易见,如果不更新,这些身体就不能长久”,因为它们的德性迟早必定会朽败,如果创伤不加治疗,它们终将因为朽败而丧命(419页)。 这样,朽败的侵袭就被等同于德性的丧失或耗损;马基雅维里提出,这个堕落的过程有两种发生形式。公民群体失去德性,不再关心公共福祉,可能表现为完全失去了政治热情,变得“怠惰且不再适合参与任何需要德性的活动”(194页)。但更可怕的危险情形是,公民们仍然积极投身政治,却开始栖牲公共利马基雅维里益,追逐个人野心,培植派系势力。马基雅维里提出,朽败的政治主张就是“只关心如何向公众索取利益,却不在意公共福祉”的主张(386页);朽败的政体就是“只允许有权势者”提出方案,而且“只为巩固权势不为促进共同自由”的政体(242页);朽败的城邦就是执政机构不再由“德性卓越之人”掌管,而被权势最大因而最易经营个人私利者把持的城邦(241页)。 引自 3自由论者
6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