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北方的革命活动
- 章节名:卅、北方的革命活动
直系
冯国璋,直系军阀。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1903年中央练兵处任军学司正使。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统。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曾奉命率军进攻南京,镇压“二次革命”。后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袁世凯称帝后曾任命他为参谋总长,后来又让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总司令,他均未上任。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经过国会补选冯为副总统,在南京办公。后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任代理总统,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 中文名: 冯国璋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 出生日期: 1859年1月7日 逝世日期: 1919年12月28日 职业: 直系军阀首领,中华民国副总统 字: 字华甫
曹锟,主要指旧时军阀曹锟,(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出生于天津大沽口,字仲珊,是中华民国初年直系军阀的首领,曾靠贿选而被选举为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芦沟桥事变后拒绝日本所请出面组织新政府,因其保持了民族气节,被国民政府在1939年12月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中文名: 曹锟 别名: 仲珊(字)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直隶省天津 出生日期: 1862年12月12日 逝世日期: 1938年5月17日 职业: 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毕业院校: 天津武备学堂 信仰: 佛教 污点: 贿选总统 优点: 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保持晚节 军衔: 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
李纯(1874~1920),字秀山,直隶(今河北省)著名的直系长江三督之一。天津府河东水梯子大街东兴里人。1875年9月14日(清光绪元年年八月十五日)生于一个小商贩家庭,祖父李明、父亲李荣平均以卖鱼糊口,李纯幼年过继给大伯李荣庆为嗣
王占元(1861—1934)原名德贤,字子春。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邯郸市)南馆陶镇人。北洋时期的陆军上将,湖北督军,以贪鄙闻名。王占元十八岁时,因生活所迫投入淮军刘铭传部当兵,掌管大旗。1885年8月,王占元被保送入北洋武备学堂第一期学习。1890年2月毕业,投入宋庆的毅军。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王占元与张怀芝、曹锟等人参加了鸭绿江战役。
陈光远 (1873年10月18日-1939年8月16日),字秀峰。直隶武清崔黄口(今属天津)人。北洋将领、将军府鉴威将军。直系军阀冯国璋的嫡系。 少年时曾为粮店学徒,1892年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历任武卫右军队官、北洋常备军军政司总务处总办、步队统领、北洋陆军第四镇第八协统领等。民国成立后,追随袁世凯、冯国璋,为北洋军阀直系骨干,历任热河巡防营统领兼赤峰镇守使、中央模范团团副、陆军第十二师师长、京津警备副司令、绥远都统等职。1918年冯国璋代理总统后,被任命为江西督军,与江苏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合称长江三督。 北洋将领陈光远天津旧居 1922年第二次护法战争抵抗南军不利,被曹锟免职。后寓居天津英租界作寓公,购置大量房地产,并开设银号与当铺多座。通过亲家龚心湛在北洋企业中大量投资,购买了启新洋灰公司、开滦煤矿、华新纱厂、耀华玻璃厂、中原公司等企业的股票,为津门巨富。1924年7月,授将军府鉴威上将军。 1939年8月16日在天津病逝,终年67 岁。 陈光远故居位于天津原英租界博罗斯道,今和平区烟台道62号。
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汉族,山东蓬莱北沟吴家村人,祖籍江苏省江苏常州(延陵郡)。1898年投淮军。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任旅长。护国讨袁运动兴起,随营入川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同年孙中山组成护法军政府。1919年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1939年吴佩孚患牙病高烧不退。12月4日,日本牙医受命于土肥原谋杀吴佩孚,吴在牙医刀下当场身亡。时年65岁。国民党政府追认为陆军一级上将。 中文名: 吴佩孚 别名: 字子玉 国籍: 中华民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蓬莱北沟吴家村 出生日期: 1874年4月22日 逝世日期: 1939年12月4日 职业: 直系军阀首领,军事家 毕业院校: 保定陆军速
王怀庆(1875——1953)字懋宣,河北宁晋县凤凰镇南塔庄人,北洋直系老将,是徐世昌在军界第一心腹亲信,资格甚老,与“北洋三杰”同辈,际会风云,扶摇直上,成为煊赫一时的陆军上将,热察绥巡阅使。好鼻烟、骑马,为官贪婪,军事政治才能甚低,用人唯蠢笨老实,;他喜好奇特,一具漆红烫金上面写着斗大的“王”字的马桶总是不离左右,人称“马桶将军”。
齐燮元(1879—1946) 字抚万。河北宁河 (今天津市) 人。清末秀才。北洋陆军学堂炮科毕业。曾任江苏军务督办、苏皖赣巡阅副使。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北平投降日本。10月,与王克敏、王揖唐等组织伪政府筹备处,策划成立伪华北临时政府。组建并指挥伪治安军充当日本侵略中国的帮凶。1940年3月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治安总署督办、伪华北绥靖军总司令,指挥伪军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成铭斋曾对其进行过策反工作。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46年在南京被处决。
王承斌。原名承斌,字孝伯,奉天兴城人,匡武上将军、勋二位、陆军上将、前直鲁豫巡阅副使,保定速成武备学堂二班步兵科、陆军大学第二期毕业。1903年入京师优等师范学校,1904年10月考入保定速成武备学堂二班步兵科,毕业后升入军官学堂速成科二班(陆军大学第二期),1909年毕业后历任禁卫军排长、第三镇(统制官曹锟)三等参谋官,第三师(师长曹锟)第六旅(旅长张鸿逵)第十一团团长,1913年2月10日补授陆军步兵上校。 中文名: 王承斌 国籍: 中国 民族: 满族 出生地: 辽宁兴城 出生日期: 1874年8月21日 逝世日期: 1936年2月15日 职业: 军人 毕业院校: 保定北洋速成武备学堂
冯玉祥(1882.11.6—1948.9.1),民国时期著名军阀、军事家、爱国将领、著名民主人士;原名冯基善,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夏阁镇竹柯村)人,寄籍河北保定;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蒋介石之结拜兄弟。 中文名: 冯玉祥 别名: 冯基善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安徽巢县 出生日期: 1882.11.6 逝世日期: 1948.9.1 职业: 西北军首领,爱国将领 主要成就: 北京政变,五原誓师,多伦大捷 军衔: 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曹锳(1873-1927)字子镇,曹锟第七弟,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曾任蓟榆镇守使、第四混成旅旅长、直军第二十六师师长等职。 死亡之谜:北京政变后曹锟退位,曹锳却雄心不死,随时待机复辟。 当时的湖北督军萧耀南乃是曹锟和吴佩孚部下的一员健将,和曹锳的关系很好(当初萧是二十五师师长,曹是二十六师师长),因此曹锳准备到湖北说服萧耀南共图大业。 适逢南方的国民革命军已经准备北伐,他们根据军阀内部充满矛盾的情况,打算个个击破,第一步先向湖南、湖北进军。萧耀南首当其冲,审时度势,权衡利害,打算归顺北伐军,即派人与南方商议条件。 此事被吴佩孚侦得,他素知萧耀南鸦片烟瘾极大,即买通萧之左右,将臭虫放置在萧的鸦片烟枪内,据说鸦片与臭虫混合,可产生剧毒,萧因而暴卒。曹锳闻此噩耗,大为惊痛,即赶去吊唁,他的鸦片烟瘾也极大,在督军府使用萧的烟枪吸食鸦片,也随之而暴卒。
蔡成勋(1871年—1946年),字虎臣,天津人。1900年,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1911年,任浙江第四十一混成协协统。1914年,任第一师师长,南方征讨军第七军军长。冯国璋代理大总统时被任命为察哈尔都督。1920年,任陆军总长。1922年,任江西督军。1924年12月,被免职后辗转返回天津寓居。在天津英租界五大道地区建造了寓所和祠堂。并从事房地产、实业投资和慈善事业。曾于1931年任天津市慈善事业委员会委员和天津市救济水灾委员会干事。
萧耀南(1875-1926),字珩珊、衡山,因其祖籍浙江兰陵,也常被人称为萧兰陵,1875年出生于黄冈县孔埠镇萧家大湾(今属武汉市新洲区)。北洋政府时期,历任第二十五师师长,湖北督军、两湖巡阅使,湖北省省长等职。
孙传芳,字馨远,山东省历城县人。生于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家境贫寒,早岁丧父,其母受婶母虐待,不能相安共处,被迫携同子女四人去济南谋生。孙传芳有姊三人,长姊嫁商河县程姓,次姊适历城县逯姓。又随其母去商河,就食于程家,时传芳方l0岁。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孙传芳又随其母及三姊避居济南。适有山东巡抚袁世凯部下武卫右军执法营务处王英楷,其妻患疯癫,经人说合娶孙传芳之三姊为二房,并供养孙传芳母子生活。时孙传芳年已15,附读于王家。1901年,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调保定,王英楷亦携眷及孙氏母子迁往保定居住。 中文名: 孙传芳 别名: 孙馨远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泰安市 出生日期: 1885年 逝世日期: 1935年 职业: 军人 毕业院校: 东京陆军士官学校 主要成就: 统辖东南五省,成为直系军阀首领 周荫人(1885-1956)直隶(今河北)武强人。字樾恩。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入北洋军陈光远部,累迁至旅长。1922年升师长。次年出任泉永镇守使,后任闽北护军使。1924年任福建军务帮办、督办。1925年任政治善后会议会员。同年任五省联军福建总司令。1926年被北伐军何应钦部打败后下台。
张福来(1871年-1925年)字子恒。直隶()交河人。民国陆军中将、将军府景威将军。河北交城人。早年入曹锟部当兵,历任营长、团长、第三师第六旅旅长、第二十四师师长、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任直军援军司令。直军兵败后去职。1925年在汉口病逝。 王汝勤 (1877-1939)民国陆军上将。直隶密云人。北洋将领王汝贤之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历任河南都督府参谋长、陆军第八师第十五旅旅长; 1917年其兄王汝贤辞第八师师长,接任第八师师长职。1922年2月任荆州镇守使;1923年7月兼任长江上游总司令;1925年1月,被段祺瑞任为帮办湖北军务善后事宜。北洋军阀失败后去职闲居。1939年2月在天津病逝。 卢香亭 (1880-1948),字子馨,河北省河间县(今河间市)人。戎马生涯,历任旅长、师长、浙江督军等职。 卢香亭自幼入私塾读书。1898年入保定武备学堂,1907年12月由学校保荐官费留学日本,于日本士官学校深造。归国后,钦受举人,在第二镇担任新兵训练教官,不久被提升为营长。 1920年卢香亭调湖北第二师任团长,1923年升为陆军少将,任第二师第三步兵旅旅长。1924年,北洋政府派孙传芳帅第二师配合他部赴闽作战,进攻福建督军王永泉,卢香亭帅第三旅为先锋,打败王永泉。因战功卓著,卢香亭被提升为第二十师长,后任副司令与谢鸿勋总司令一起率部配合他部打败浙江督军卢永祥。 1925年冬,卢香亭被孙传芳任为前敌总司令。卢香亭帅部攻打并占领了浙、沪奉军驻地等,且乘胜渡江追击,在安徽固镇一带又大败奉军,俘虏了奉军总司令施从滨及官兵万余人,为直系立下赫赫战功,遂被任命为浙江督军。 1926年冬,孙传芳在闽、浙、赣被国民革命军打的大败,便于1927年退到长江以北,卢香亭与奉军张宗昌联合,帅两万余人渡江返攻国民革命军。奉军张宗昌部与国民革命军一触即溃,卢香亭帅部孤军奋战,伤亡惨重,退回徐州。此时,卢香亭建议孙传芳,认为只有参加北伐才有出路,孙传芳不听,卢香亭便不辞而别,离孙传芳而去天津潜住。 卢香亭在天津不住租界,认为租界有损民族尊严。依次,便于天津马场道买了一栋楼房,一面致力于书法,一面开垦田园,从此,过起了隐居生活,自号“潜园居士”。 九一八事变后,卢香亭的同学、同僚请他到宋哲元为首的冀查政务委员会或河北省政府任职,均被其拒绝。后来,日本人胁迫邀请之,卢香亭便携眷南下,躲避起来。数年后,卢香亭又返回天津居住,1948年病逝于津,终年68岁。 陈调元(1886年—1943年),字雪暄。河北省安新县同口镇同口村人。1886年11月12日(清光绪十二年十月十七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其父去世,家道甚为贫寒,家离白洋淀不远,沼泽地里芦苇丛生,家中三口人的生活仅靠母亲杨氏和妹妹织苇席的微薄收入维持,全家把光大门庭的希望,寄托在陈调元身上,送他入私塾读书,发愤攻读,目的是为了摆脱贫困,光耀门楣,数年之间,对于文理已粗通门径。 张其锽 张其锽在吴佩孚幕中是个文武双全的重要角色,他是广西人,字子武,前清进士。吴佩孚和张其锽的交情,始于民国七年(1918年)吴佩孚屯兵衡阳,当时张其锽方卸湖南军事厅厅长任,偕谭延闿扼守零陵以与北军对抗。吴佩孚和湘军立约互不侵犯,张其锽居间策划联络有功,吴、张在衡阳会晤,相见恨晚而义结金兰。吴对他相当器重,任他为秘书长,“决疑定策”,“倚畀甚殷”。 张其锽在清末以即用知县调遣湖南,署芷江县。该邑多盗,讼案很多。张年少气盛,求治过急,用两个月的时间极力将盗贼捕获过半,盗贼余党既怕又恨他。张其锽在一次捕盗时中了盗贼的埋伏,受缚被殴打得遍体鳞伤,盗贼呼啸而去,张大愤道:“文人无缚鸡之力,要不怎么会受辱至此!” 张其锽遂自请调到省城长沙,广求武艺高师,刻苦练习,武技大进,能虎跃登屋顶,数十人不敢近身,被看做是文武全才。他与谭延闿最友善,辛亥革命后,谭以书生任都督,延聘张其锽为南武军统领,南北和议后张闭门家居,极少与朋友通信。但他抱负非凡,耻以五斗米折腰,经常说大话:“我将来必当省长,牛刀小试岂是大丈夫所为?” 1917年,湘军驱逐傅良佐,北京政府震怒,便派吴佩孚、张敬尧等率兵大举入湘,湘军大败,困守郴永。当时谭延闿客居上诲,派张其锽进入湘南任军事联络员。张其锽到永州时,溃兵大至。当时湘军有一习惯:胜则兼程而进,锐不可当;败则辙乱旗靡,不可收拾。张其锽集合残部,连斩连长、排长四五十人,才将永州守住。谭延闿得知后绕道回湖南,在永州设立督军行署,张其锽则充当他的幕僚。 1920年,湘军驱逐张敬尧出境,谭延闿复入长沙。当时直、皖战机迫在眉睫,吴佩孚遣使慰劳湘军,谭延闿命张其锽前去洛阳报聘,兼以观察中原形势。张其锽在湖南不得志,在洛阳却为吴佩孚所礼重,遂充任吴的幕僚。 1922年直皖战后,吴佩孚曾保举张其锽为广西省长。他在吴佩孚每有决策之前辄常提供意见,对吴佩孚的方针决策颇有影响。1923年吴佩孚五十岁大庆,张其锽曾有贺诗两首,对吴佩孚的恭维相当得体,在当时是与康有为那一联并称的,诗云: 渐喜神州定,应知砥柱功,蓬莱钟淑气,海岱想雄风。说礼思遥集,浮罂智不穷,远邦惊将略,近世更谁同? 洛下花如锦,开轩值令辰,知非还折节,学易每书伸。自是迥天手,无惭后乐身,更看归马日,称兕九州春。 第二次直奉之战时,张其锽住在北京,与一位妓女来往,关系极为密切。吴佩孚来函催他上路,他与那位妓女相约道:“战争胜利,你嫁给我。吴将军善于用兵,不用担心,你就等着胜利的佳音吧。”然而此役吴军大败,一年后吴佩孚再起,任命张其锽为秘书长,“决疑定策”,“倚畀甚殷”。 1926年湘军内讧,张其锽向吴进言:“此湘省内部事,公宜处之以静,观其蜕变,因时制宜;若作左右袒,犹扬汤止沸也。”可惜吴佩孚困惑于左右之言而未听取这一建议。北伐军兴,吴佩孚作战不利。武汉失守后吴佩孚的左右皆遁去,唯独张其锽不走,每见到吴必骂,吴亦甘愿接受。不久,张死于乱军之中,谭延闿以诗哭之,中有“平生误感恩”句,大概是可惜他不慎出走而明珠投暗之意。
胡景翼(1892年-1925年)字笠僧,陕西富平人。1910年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在耀县组织起义失败后流亡到日本。1915年护国战争时期奉派回国。1917年护法战争期间加入于右任在陕西组织的靖国军,任第四路司令。1920年直皖战争后被直系收编为陕军第一师。直奉战争期间所部驻在彰德—顺德一线。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又暗与冯玉祥、孙岳联合倒直,发动北京政变。后与冯、孙组织国民军,任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11月,任河南军务督办。1925年4月病逝于开封。 中文名: 胡景翼 别名: 字笠僧,又作励生,立生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陕西省富平县长春乡陵怀村 出生日期: 1892 逝世日期: 1925 皖系 段祺瑞 段芝贵 靳云鹏 卢永祥 倪嗣冲 张怀芝 田中玉 吴光新 徐树铮 奉系 张作霖 张学良 张宗昌 郭松龄 吴俊升 张作相 其他 袁世凯 黎元洪 唐继尧 那彦图 张锡銮 荫昌 王士珍 江朝宗 张绍曾 陆锦 蒋雁行 聂宪藩 杨增新 张广建 陆洪涛 姜桂题 赵倜 马联甲 张勋 阎锡山 刘镇华 陆荣廷 龙济光 袁祖铭 刘存厚 刘湘 京师九门 京师九门指明、清北京内城的9座城门,北面的德胜门、安定门;东面的东直门、朝阳门;南面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又称前三门;西面的西直门、阜成门。北京城门有“里九外七皇城四”之说,除了内城九门,外城有7门,即东便门、广渠门、西便门、广安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出此范围为郊外。皇城四门为天安门、地安门、西安门、东安门。
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包括箭楼和城楼,原由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但一般人们也把大栅栏那个地方叫做前门,所以说严格意义上来说,前门的概念是一个区域,范围是正阳门和它前面的珠宝市、大栅栏等区域。
清朝那时候京城卖酒的招牌得写“南路烧酒”,意思就是说,我上过税了,我的酒不是盗版,当然,那时候还没有产权一说呢,呵呵。清末的杨柳青年画,有一幅叫做《秋江晚渡》。它的画面上画着酒幌,上面写着“南路”、“于酒”等字样,反映的就是这种全民纳税的良好风尚。以前的崇文门外,东北方向有一只铁龟,造型很是古朴,据说这一段儿护城河的桥下有一个海眼,于是人们就用一只乌龟来镇住海眼,保护北京城的平安。另外古代的统治者在思想和形式上都追求和谐统一讲究“风水”中间为“正阳”左首为“崇文”右首为“宣武”形成有名的“前三门”大街。 孙谏声 1900年,入山东武备学校。先后学习雷电、测绘两科,历时六载。1906年,任营口标学校讲席,携家眷前往。1908年,由于其组织铁血会,被学校侦知,欲逮捕他,孙只好躲避到沈阳,在清军十二镇陈统制下做幕客。辛亥武昌起义后,和胡鄂公等人密谋在北方举义响应革命。1911年11月14日,会同清军79标123营在滦州起义,被推举为财政部长,不久,起义失败,被俘,死后被清军剖腹取心。
胡鄂公(1884-1951)字新三,号南湖。湖北省江陵人。1908年赴北京,入江汉学堂。次年考入保定直隶高等农业学堂。1910年组建共和会,任干事长。武昌起义后,任鄂军水陆总指挥等职。不久被派赴天津、北京,加入京津同盟会,任军事部部员。在天津组建北方革命协会,自任会长。1921年4月加入共和党,在天津创办《大中华日报》,反对袁世凯。1913年4月被选为国会议员,5月与张伯烈等组织新共和党。1917年11月任广东潮循道尹。1921年4月回湖北任政务厅长,旋赴北京,与熊德山等联络湖北青年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发行《今日》杂志。1922年8月恢复国会议员职。12月任北京政府教育部次长。1924年7月13日联合参众两院议员和进步团体发起成立反对帝国主义运动大联盟,并创刊《反帝国主义运动》旬刊,进行反帝与要求废约运动。1927年11月曾任中共北京临时市委宣传部长。抗日战争后,在上海任《时事新报》发行人兼总经理。解放后去台湾。1951年去世。
じょう じょう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十七、北洋大臣任内
直隶总督衙门设在天津,可是天津已在八国联军占领下,袁世凯在所辖部队中抽调出精锐的3000人...
-
廿九、南京临时政府
中国最复杂,人格分裂最严重的人——杨度:拿过秀才,参与过公车上书,当过满清四品。和康有...
-
卅、北方的革命活动
-
卅二、清帝退位
熙彦,字隽甫,满洲正白旗人。清末政治人物。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进士。历官吏部、民...
-
卅五、第一任民国政府
大理院,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大理寺为大理院。置正卿、少卿为主官,下有刑科、...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