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页
- 页码:第96页
缘起是什么?
「缘起」为佛法最主要的术语。从经义的通贯生灭及不生灭,依学派间的种 种異說,今总括为三点来說明: 一、相关的因待性:起是生起,缘是果法生起所因待apekṣya的。约从 缘所生起的果法說,即缘生;约从果起所因待的因缘說,即缘起。萨婆多部等以 缘起为因,也有他的见地。但他们关於缘起的解說,专作事相的辨析,考察无明 等的自相、共相、因相、果相等,忽略了「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因待性 ,不免有所偏失!克实的說:此有故彼有二句,是缘起的主要定义;无明缘行等 ,是缘起的必然序列,也是举例以說明其內容。唯有在缘能起果中,把握缘起相 关的因待性,才能深入缘起,以及悟入缘起法性的空寂。所以,缘起约因缘的生 果作用說,但更重在为一切存在的因待性。若用抽象的公式来說,缘起即是「此 故彼」。此与彼,泛指因与果。彼之所以如此,不是自己如此的,是由於此法而 如此的,此为彼所以如此的因待性,彼此间即构成因果系。例如推究如何而有触 ──感觉,即知依於六入──引发心理作用的生理机构而有的;六入对於触,有 著此有彼可有,此无彼必无的必然关系,即成因果。但缘起的含义极广,不单是 从缘而生起,也还是从缘而灭无,这又可以分为两点說:(一)、如由惑造业,由业 感果,这是相顺相生的。如推究如何才能灭苦?这必须断除苦果的因缘──惑, 即须修戒定慧的对治道。此对治道能为断惑的因缘,即相违相灭的。如《杂阿含 》(五三经)說:「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世间灭」。世间集,是由惑感苦 ,相顺相生;世间灭,是由道断惑,相违相灭的。这相生相灭,都是依於缘起的 。(二)、一切法所以能有生,有法的可以无,生法的可以灭,不仅由於外在的违顺 因缘,而更由於內在的可有可无、可生可灭,此可有可无、可生可灭的可能性, 即由於缘起。存在──有与生起的本身,即含有生者必灭,有必归无的必然性。 例如触是依於六入而有而生的,那么,触即不离六入,沒有触的独存性。一旦作 为因缘的六入,起了变化或失坏了,触也不能不跟著变化及失坏。这即是說:凡 是依缘而起的,此生起与存在的即必然要归於灭无。所以佛說缘起,不但說「此 有故彼有」的生起,而且說「此无故彼无」的还灭。依他而有而生,必依他而无 而灭,这是深刻的指出缘起的內在特性。《阿含经》說:人是地水火风空识── 六大和合而成的。但这性能不同的六大,一失均衡,即有病、老、死的现象,这 即是具体的說明了由此而生,必由此而灭。所以缘起法有此二大定律:即相依相 生的流转律,又相反的有相依相灭的还灭律。依於缘起,成立生死,也即依之成 立涅槃,佛法是何等善巧! 二、序列的必然性:佛法說缘起,不但說明「此故彼」的因果关系,而且在 因果中,抉出因果生灭的序列必然性。如悟入十二有支,这決不止於別別的因果 事实,而是从一切众生,无限复杂的因果事相中,发见此因果的必然程序。如发 见日月运行的轨道,看出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从前,大众学者特別重视这点, 因此說缘起是不变(无为)的因果轨律。佛說「得法住智」;经說「是法住法位 ,世间相常住」,都是說明缘起序列的必然性。但依中观义来說:缘起的序列必 然性,決非离事說理,在缘能起果的作用中,现出此必然的理则。生死相续,似 乎依照此理则而发展,佛也不过发见此因果事中的理则而已。 三、自性的空寂性:从缘起果的作用,有相关的因待性,有序列的必然性。 此因待与必然,不但是如此相生,也如此还灭。如进一层考察,一切法的如此生 灭,如此次第,无不由於众缘。那么,此有无生灭的一切法,即沒有自体,即非 自己如此的。这即能从如此生灭次第中,悟入此是即空的诸行,並非是实有实无 实生实灭的。彼此因待,前后必然,世间的因果幻网,似乎有跡可寻,而自性空 寂,因果幻网即当体絕待,了无蹤跡。所以說:缘起是「宛然有而毕竟空,毕竟 空而宛然有」。 引自第96页
6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