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篇
- 章节名:全篇
“人是一根‘绳索’,架于禽兽与超人之间。”——尼采 【Ⅰ 失意人前,忌得意之事】 ○那些伸出手的人,都曾经有过短暂的幸灾乐祸。 ○正因为有人走运,有人倒霉,那些倒霉的人才有救。 【Ⅱ 小心“闲人”,切莫得罪】 ○“闲人”谏言,假装重视,否则他会“证明”给你看! 【Ⅲ 进谏!力谏?死谏?还是找死?!】 ○先教人头落地,使下面人收起心里的“笑”,再说。(“其实,他是对的——”) →贤才谏言,先要想想你的领导者有没有接受指摘的雅量和本钱。(“记得XX时候,您讲过一个XX,我一直用这个XX……”) →私下里提议,忌他人在场。(“我觉得有ABC三种方法,不知哪个比较好,请领导指示。”) ※“民主”是你可以在投票之前争得面红耳赤,结果出来之后,即使不如你的想法,你也不得不“少数服从多数”的制度。 【Ⅳ 待客之道,切忌显摆】 ○人最不能承受的重量,不是有形的重量,而是“无形的情”。 ○人希望借着他人的“同病相怜”,来减少自己的失落感。 ○人因“困”而“思”而“学”。 ○宗教可以改变人,但它无法改变人性。 ○有“善心”的人,未必有“善行”。(只求独善其身,不能兼善天下。/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 有“善行”的人,未必有“善心”。(沽名钓誉/彰显自我/寻求宽恕) ※一个人,信什么,说什么,都无法成为神。 可是,虽然你不信什么,不说什么,却能够做好事,做好人。 就算你不能进入天国,至少,在这人世间,你人性的“向善”战胜了“向恶”。 【Ⅴ 谢不杀之恩(“欲取之,先予之”——老子)】 ○“欲予之,先取之”——先取之,即或不予之,而觉你已予之。 【Ⅵ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 ○自尊为上。 →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让它慢慢淡去。 【Ⅶ 托人慎重!“揽事”三思!】 ○人民向打胜仗的将军三呼万岁,被皇帝听到,谁要倒霉? →不着痕迹的牵线,绝对不可乱卖面子和人情。 【Ⅷ 不患寡而患不均】 ○当你在要求公平的时候,会先看看有没有别人也在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如果没有,那可就是歧视和侮辱。 【Ⅸ 敌友】 ○当你获胜,是最能化敌为友的时候。 【Ⅹ 贪心】 ○人们的贪心常是被别人引诱出来的。 →目标确定,避免节外生枝,以致于让对方“想太多”而导致他的“心”放大。 【Ⅺ 近墨者黑】 ○愈是能解决问题的人,愈是接近问题的核心。愈容易被感染,使自己成为新的问题。 【Ⅻ 公理≠真理/正义】 ○公理只是人们自认为对的道理,尤其是对他们有利的道理。(委曲求全) ○每个人都从他的本位,他的家庭、他的族群/认知、他的国家的角度看事情。(他的限度) 你有多么爱,就有多么强,又有多么弱,以及多么自私——对你不爱的人自私。 引自 全篇
81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