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页
- 页码:第150页
…現在我們不這樣了。大家都想要人來親我尊我,但又說人生是平等、自由、獨立的。那麼你怎麼叫人來親你敬你呢?我親近他,我敬重他,這是我的自由,我做得到的。你要他親你敬你,這是他的自由,權不在你,你又怎麼辦呢?… 譬如今天我們大家在故宮博物院任職,生活條件我們不必講,但我們在這環境裡,總要有所尊有所親的對象,我們的生活纔感有興趣。倘使覺得這一環境裡的種種對象,一無可尊,一無可親,那我們的生活又有甚麼意義呢?像今天我們許多中國人覺得中國無可尊無可親,所尊所親只在西方,特別是美國。那麼我們今天人在臺灣,你說這樣的人生有甚麼意思呀。所以今天許多人把兒女送美國,全家搬美國,他纔覺得心裡舒服呀。 真要講個人主義,覺得外邊無可尊,可尊的只是我自己。無可親,可親的亦只是我自己。這樣的人,永遠不會滿意,不會快樂的。所以中國人在人群中,必先知道有他可尊可親的對象,這是中國人的人生哲學。所以中國的人生哲學不講功利,要講道義。功利是為他個人,道義是對人而發的。…對人愛與敬,是人生的道義。若為計功謀利,則並無愛敬可言。 引自第150页
5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