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页
riverknows (一期一会)
读过 疾病的希望
- 页码:第17页
以前的人会问生病的人:「失去(amiss)了什么?」,不过,病人还是会回答:「我有(get)头痛。」(原注:到现在,苏格兰人还是习惯问病人:「你缺少(lack)了什么?」)现在我们都直接问病人:「你得(get)了什么病?」仔细思量这两种完全相反的问话│「失去了什么」和「得了什么」│,是非常有启发性的。这两种问法都适用于病人,任何生病的人都少了某种东西,特别是在意识的层面:如果没有少了某种东西,那他们就是完整的,既健康又完美;相反的,一旦完整性在某个部分受损,那就「不完整」了,也就是说,不健康或生病了。疾病显现在身体上就是症状,而症状是人拥有的某种东西,所以说「一个人拥有的东西是其缺乏的表现」,人因为缺乏意识的某个部分,于是有了症状。 对立的另一面是统一,是包罗万象的一,在这个一里包含着尚未区分的对立面。人们也把这种存在称作宇宙。根据定义,宇宙至大无外,在这个一之外,在宇宙之外,不存在任何东西。统一中既没有变化,也没有转换或发展,因为统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宇宙的统一是永恒平静的,它是纯粹的存在,没有形式,也没有活动。所有形容统一的表达都是否定的: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变化,没有界限。所有肯定的表达都来自于我们这个分裂的世界,不适用于统一。因此从我们两极化了的意识角度看来,统一就是虚无。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常常会引起我们错误的联想。特别是西方人,当他们得知佛教哲学所追求的涅磐的意识状态竟然意味着空(也就是熄灭一切),他们的反应大多是感到失望。人的自我总是想要占有身外之物,并且特别不愿看到,为了使自己同万物融为一体,只有消除万念。在统一中,一切和虚无合二为一。虚无放弃了所有的表现形式和界限,因而摆脱了对立。整个存在的原始根基是虚无。虚无是唯一真正的存在,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从永恒走向永恒。 统一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用思想来分析,因为思维的先决条件就是对立。没有对立,没有主体和客体、认知和被认知的分离,就不可能有知识。而统一中是没有知识的,只有存在。在统一中,所有的渴望,所有的愿望和努力,所有的运动都停止了,因为已经不存在人们可以向往的外部,人们只能在虚无中找到一切,这就是古老的悖论。 我们所有的人都拥有一种两极对立的意识,这种意识使世界在我们看来也是对立的。重要的一点必须承认,对立的不是世界,而是我们的意识,我们正是通过这样的意识去感知这个世界…… 正如吸气与呼气、电流的正极与负极一样,两个对立面之间高度的依赖性告诉我们,在每一个对立的后面都存在着一个统一,只是我们凭借意识,无法同时看到和感觉到它罢了。因此我们被迫把每一个统一的事实都分割成两极并先后地去观察它们。 对立就像一扇门,门的一面写着入口,另一面写着出口——门始终是这一扇,但无论我们从哪一面靠近它,看到的只能是一面。我们必须把统一体分割成面,然后依次地去观察各个面。这是一种强制,时间正是通过这样的强制产生的,因为只有用对立的意识去观察,同时的存在的同时性才会分出先后。所以正如对立的另一面是统一,时间的另一面就是永恒。在提到永恒这个概念时,我们必须要注意: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永恒意味着没有时间,而不是基督教神学所误解的那样,是一个永无终止的时间长流。 在研究古代语言的时候,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我们的意识和求知欲是如何把原来的统一体分裂成对立体的。很明显,生活在早期文化中的人们更容易看到隐藏在对立后面的统一,因为古代的语言中,许多词还包含着对立的意思。在语言后来的发展中,人们才开始通过字母的转移或延伸,把过去是意义矛盾的词明确地归入一极。 引自第17页
17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