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页 走向毁灭的政治机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外交
- 章节名:走向毁灭的政治机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外交
- 页码:第163页
德国政治家之所以如此沉迷于赤裸裸的势力,乃因为跟其他民族国家比起来,德国缺乏团结全国上下的思想架构。形成西欧其他现代民族国家的各种理想,没有一种见于俾斯麦擘画下的德国,没有英国所强调的传统自由,法国大革命所标榜的全民自由,甚至看不到奥地利的主张天下一家的善意帝国主义思想。严格说来,俾斯麦一手建立的德国根本不符合民族国家的理念,因为他刻意将奥地利的德国人排除在外。他的德国制式范畴加大的普鲁士,是别有用心的图谋,主要目的是为增加普鲁士本身的势力。 缺少思想基础是德国外交政策漫无目标的罪魁祸首。多年来一直是欧洲主战场的惨痛记忆,在德国人民心中种下了极度的不安全感。俾斯麦所建立的帝国现在虽是欧陆第一强国,德国领袖们始终有一种模糊的被威胁感,这表现在整军经武与好战的言论上。且军方参谋人员总是以全部的邻国同时进攻作为战备的依据。为准备应对这最坏的假想状况,他们反而弄假成真。因为德国若有实力足以同时击败所有邻国的攻势,则压倒个别国家必然易如反掌。这些邻国眼见德国重兵压境,自然会结合在一起呼求保护,于是德国原意在求安全的做法反造成不安全。 或许采取明智且节制的政策可延迟甚至改变即将到来的恶果。但俾斯麦的后继者抛弃了他的收敛作风,越来越追求纯粹的实力,就如同一句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德国要做欧洲外交的铁锤,而非处于挨打的铁砧。德国仿佛已耗尽太多力量投入国家的统一,以致无暇思考建国的目标何在。帝制时代的德国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国家利益概念。随一时情绪摇摆且对外交气氛极度缺乏敏感度,使俾斯麦之后的德国领袖既蛮横又优柔寡断,将国家先是带向孤立,继而走向战争。
XufengKou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26页
拿破仑(三世)有革命的理想,但是壮志未酬。他的年轻岁月都花在我们所谓的异议活动上头,从...
-
第135页
俄国人与美国人一样都认为自己的社会不同凡响。俄罗斯向中亚发展时遭遇的只有游牧或封建式社...
-
第163页 走向毁灭的政治机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外交
-
第363页 第十五章 美国重回战场: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民主社会中领导者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向来十分复杂。在动荡时期,领导者若将民众的经验奉为圭臬...
-
第236页 第九章 外交新面貌:威尔逊与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的祸害在于其结构。维也纳会议带来的百年和平,有三大支柱为支撑,每一个都不可或...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