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原作名: Diplomacy
译者: 顾淑馨 / 林添贵
出版年: 1997
页数: 778
定价: 39.8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806179345
内容简介 · · · · · ·
《大外交》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先生最新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作者凭其致力于外交事务的亲身体验,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智慧和幽默的文笔,展示了自黎塞留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几十年世界外交政治的诸多重大事件,以其独到见解分析了世界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提示了美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提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实质。同时,体现了那些对现代世界格局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各国领袖,罗斯社斯大林,丘吉尔、戴高乐、尼克松、毛泽东、周恩来、里根、戈尔巴乔夫等政治家的风采。
大外交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亨利·基辛格,1973年9月22日就任美国第56任国务卿,直到1977年1月20日卸任。1969年1月20日至1975年11月3日,任总统国家安全助理。
基辛格博士获过多项荣誉,其中包括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1977年总统自由奖章(国家最高公民荣誉),1986年自由奖章。
基辛格博士生于德国菲尔特,1938年来到美国,1943年成为美国公民。1943-1946年在军中服役。195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执教。1952-1966年任哈佛国际论坛主任。
基辛格博士与南茜·迈金尼斯结婚,有两个孩子,现已离异。
顾涉馨,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谈江大学美国研究所硕士,从事翻译二十年,译作数十册。近年主要作品有:《竞争大未来》、《与成功有约》、《反挫》。
林添贵,台湾大学政治系毕业、历任企业高级主管,目前担任《自由时报》副总编辑,译作极丰,包括:《纽约时报》、《政商巨...
亨利·基辛格,1973年9月22日就任美国第56任国务卿,直到1977年1月20日卸任。1969年1月20日至1975年11月3日,任总统国家安全助理。
基辛格博士获过多项荣誉,其中包括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1977年总统自由奖章(国家最高公民荣誉),1986年自由奖章。
基辛格博士生于德国菲尔特,1938年来到美国,1943年成为美国公民。1943-1946年在军中服役。195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执教。1952-1966年任哈佛国际论坛主任。
基辛格博士与南茜·迈金尼斯结婚,有两个孩子,现已离异。
顾涉馨,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谈江大学美国研究所硕士,从事翻译二十年,译作数十册。近年主要作品有:《竞争大未来》、《与成功有约》、《反挫》。
林添贵,台湾大学政治系毕业、历任企业高级主管,目前担任《自由时报》副总编辑,译作极丰,包括:《纽约时报》、《政商巨献》、《步步为赢》等等。
目录 · · · · · ·
序 基辛格其人其书
第1章 世界新秩序
第2章 关键人物:西奥多・罗斯福或是伍德罗・威尔逊
第3章 由大一统到势均力敌:黎塞留 威廉一世与皮特
第4章 欧洲协调:英国 奥地利与俄罗斯
· · · · · · (更多)
序 基辛格其人其书
第1章 世界新秩序
第2章 关键人物:西奥多・罗斯福或是伍德罗・威尔逊
第3章 由大一统到势均力敌:黎塞留 威廉一世与皮特
第4章 欧洲协调:英国 奥地利与俄罗斯
第5章 两大革命家:拿破仑三世与俾斯麦
第6章 现实政治自食其果
第7章 步向毁灭的政治机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外交
第8章 卷入战争漩涡:迈向军事毁灭之路
第9章 外交新面貌:威尔逊与凡尔赛和约
第10章 胜利者的困境
第11章 史特瑞斯曼与战败国的复兴
第12章 假象破灭:希特勒的崛起与凡尔赛和约的毁灭
第13章 斯大林待价而沽
第14章 苏德协定
第15章 美国重回战场: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第16章 三种和平途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罗斯福 斯大林与丘吉尔
第17章 冷战的开始
第18章 遏制政策的成功与苦痛
第19章 遏制政策的困境:朝鲜战争
第20章 与共产党人的谈判:阿登纳、丘吉尔与艾森豪威尔
第21章 避开遏制政策:苏伊士运河危机
第22章 匈牙利事件:欧洲的剧变
第23章 赫鲁晓夫的最后通牒:柏林危机1958―1963
第24章 西方联盟的概念:麦克米伦、戴高乐 艾森豪威尔与肯尼迪
第25章 越南:陷入泥淖,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
第26章 越南:走向绝望,肯尼迪与约翰逊
第27章 越南:解脱 尼克松
第28章 地缘政治的对外政策:尼克松的三角外交
第29章 国际紧张关系的缓和与不满缓和者
第30章 冷战的结束:里根与戈尔巴乔夫
第31章 关于世界新秩序的重新思考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吴庭艳的人格特质亦深受越南的儒家政治传统的影响。民主思想视真理由理念冲突相激相异而产生,儒家思想却大异其趣,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只有借由勤勉研究和教育才能洞烛真理,而只有少数人才够格受教育。儒家探索真理时,并不把冲突的理念视为同样有价值。由于真理只有一个,不是真理就没有地位,或者必须通过竞争增强地位。儒家思想本质上讲究阶级差序、重视精英,强调对家庭忠诚、尊重体制和权威。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社会,还没有任何一个已建立顺利运作的多元制度(20世纪90年代的台湾已经最接近多元体质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48页 -
二十世纪最能左右国际关系的,作风却也最矛盾的国家则非美国莫属。再没有其他社会像美国一样,既绝对坚持绝不容许外国干预美国内政,又如此一厢情愿地认定美国的价值观是放诸四海皆准行的。 美国自开国以来始终自诩与众不同 ,在外交上形成 成两种相互矛盾的态度:一是美国在国内使民主政治更趋于完美,为其他人类作榜样,以此作为证明美国价值观优越性的最佳方法;二是美国的价值观便美国人自认为有义务向全世界推广这些价值。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大外交"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大外交"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大国的兴衰 8.2
-
- 国家间政治 9.3
-
- 20年危机(1919-1939) 9.1
-
- 理解国际冲突 9.1
-
- 大国政治的悲剧 8.4
-
- 权力与相互依赖 8.4
-
- 国际政治理论 8.9
-
-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8.7
-
- 武力与治国方略 8.4
-
- 霸权之后 8.5
大外交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6 条 )


外交的运作逻辑和发生规律
> 更多书评 66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Simon & Schuster (1995)9.2分 105人读过
-
海南出版社 (2012)8.8分 995人读过
-
人民出版社 (2010)9.0分 185人读过
-
海南出版社 (2022)8.9分 4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我的书单(政治学理论) (午夜书生)
- 世界史和国别史 (1997xhp)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大外交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小虾haha 2011-01-12 17:45:54
大局观一直是中国外交的短处~~~
1 有用 Apkallu 2017-01-02 12:22:42
1.以什么理由组织一堆人;2.以什么方式扩大化;3.如何晃点对手捞好处。越往上斗争越复杂,因为个个都是精猴,问题本身倒是简单。
26 有用 流沙陷 2013-03-27 16:29:21
原来美国的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这么良好---天命之在
1 有用 木宁木蒙 2009-09-23 00:42:29
基辛格是我最崇拜的外交研究学者。
27 有用 dormant 2007-12-19 16:56:38
这本书最大的缺点是每个大章没有细分成几个小节,每章几十页的内容中间没有明显的分割,加之大量的人名、多方的复杂利益纠葛,读起来非常累。内容没得说,写得很透,亲身参与外交、制造历史的人写的就是不一样。
0 有用 martlet 2023-09-07 11:13:38 上海
意识形态只是工具,国家间只有利益矛盾。
0 有用 faye 2023-08-20 17:01:39 上海
近代权力的游戏,有一点点美化美国人的政治初衷。不过鉴于作者身份,也在所难免。
0 有用 萧无阙 2023-07-26 14:51:20 北京
从美方的角度说,确实是一部思辨深刻、鞭辟入里的好书
0 有用 方源野(别鹤) 2023-07-04 23:01:36 四川
大学看的,值得多次重温,当时知识更匮乏,许多地方不太懂,以后需精读。印象深刻在于:黎塞留是“国家主义”摆脱“国际教廷”的成功过渡者(因过于结盟君权,迫害同胞,尚不是“民族主义”);拿破仑三世充满理想主义,但缺乏恒定而被玩弄;对希特勒“草莽英雄的本能,煽动术的秘诀在于压抑到最后的爆发,利用心理的弱点”刻画深刻,也符合费斯特强调的希特勒把自己摆在“受迫害者的防御”这一战术上,实际上从玻利瓦尔开始的革命... 大学看的,值得多次重温,当时知识更匮乏,许多地方不太懂,以后需精读。印象深刻在于:黎塞留是“国家主义”摆脱“国际教廷”的成功过渡者(因过于结盟君权,迫害同胞,尚不是“民族主义”);拿破仑三世充满理想主义,但缺乏恒定而被玩弄;对希特勒“草莽英雄的本能,煽动术的秘诀在于压抑到最后的爆发,利用心理的弱点”刻画深刻,也符合费斯特强调的希特勒把自己摆在“受迫害者的防御”这一战术上,实际上从玻利瓦尔开始的革命者都善于运用这种被压抑屈辱的集体仇恨心理,去摧枯拉朽反抗;斯大林深谙宫廷,冷静下注,幕后运筹,与希特勒截然不同,斯大林赌希特勒是现实主义者,赌错了,没料到希特勒以消灭苏联的世界观为己任,但斯大林赌错了可以赢,而希特勒赌输了却无法翻盘——但作者这种写法,未免马后炮。作者强调均势,离岸平衡,丘吉尔也是。 (展开)
0 有用 曾然 2023-05-11 14:33:39 北京
虎虎有生气的国关史,互动的各行为体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国家”,更有这些国家中有血有肉的、有远见的、短视的、机敏的、愚钝的各色政治家、外交家们,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无法要求它不带任何主观色彩。总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