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页
- 页码:第100页
第一章 当我们创造了一个以需求为导向的、反映个体偏好的、私人化的“真理世界”时,真理——借用托马斯·费里德曼的话说——却正在变平。每个人的“真理”都和其他人的“真理”一样“正确”,如今的媒体正在重塑我们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每个人的“真理”似乎都同样确凿和重要。……Web2.0革命不但没有带给我们更多的知识、文化和共同体,反而带来了更多由匿名网友生成的不确凿的内容,它们浪费了我们的时间,欺骗了我们的感情。 网络自制广告和真正的商业广告相互混杂,会使普通消费者难以分辨哪些是真正的广告。 在一个作者和读者越来越难以区分,原创者和知识产权的观念遭到了严重破坏。由于我们可以通过随意复制和粘贴别人的文章来组成自己的作品,所有权的定义就变得模糊不清了,这无疑纵容了人们随意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天才始终是稀缺的,他们就像干草堆里藏着的那根细针,在这一点上,今天的数字时代与过去并无二致。那些每天穿着睡衣坐在电脑前在博客上“灌水”、在网上无精打采地点击视频的网民很难成为训练有素的天才。天才的培养是劳动、资本、技能和投入的凝结。它需要传统媒体坚实而复杂的“基础设施”——记者、编辑、技术人员、政治家、代理人以及发行商。天才是这些团队和机构培养出来的,如果你摧毁了这些团队和机构,你也摧毁了天才成长的沃土。 让频道尽力迎合每个人的偏好,会不会让我们每个人最后成为唯一的主播和唯一的观众?这就达到最高程度的民主化了? 因为每个人在网上只顾忙自己的事,沉溺于达尔文式的斗争和知识共享,无暇顾及他人。 我们不能将这种混乱状态归咎于其他物种,是我们自己来开了民主媒体舞台的序幕。 第二章 实际上,“高贵的业余者”的理想不是笑谈。它正中Web2.0文化革命的下怀,并威胁到我们的知识传统和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用数字技术武装起来的业余者就像卢梭所说的“高贵的野蛮人”,他们企图用无知代替经验,用浪漫主义的幻想代替启蒙运动以来的智慧和常识。 萧伯纳曾说,“地狱充满了业余音乐家”,但那时在Web2.0以前。今天,萧伯纳所说的“地狱”就是通过宽带联系在一起的网络世界,在那里,博主和播主将主导一切。 如今,网络所崇尚和盛赞的是业余者而不是专家。 这绝对不是专业知识,这只是常识……当你在维基百科上查阅核反应堆时,你很难得到一条百科全书式的解释,人们只是将他们知道的一点东西以及其他有关的常识编入词条。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引述它、不依赖它的原因。你也不能引述、依赖它。 对话的内容不再是大家共同关心的政治、经济或外交事务,相反,业余博主关心的内容大部分集中在那些琐碎的话题,比如个人喜欢的早餐食物、车型或电视节目。 米勒预想的Web2.0世界是一个被数字技术分裂的、很难互相对话的社会。相反,如今我们通过网络阐发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将有相同认识和观点的人聚集在一起。在那样一个封闭的网络社区中,大家有着相似的观点,进行着熟悉的对话。数字化的自我陶醉和自我封闭式可怕的,我们听到的对话仅仅来自于自己以及与自己相似的一群人。 第三章 在一个由无穷无尽的、未经过滤的用户生成内容组成的数字世界里,网络信息往往与事实的本来面貌想去甚远。没有“把关人”替我们将事实、真实的内容和正确的信息从一堆充斥着广告、错误和欺骗的信息中挑选出来。 1939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名叫乔治·路易斯·博尔赫斯的图书管理员,写了一篇名为《万能图书馆》的文章。据这位视力不佳但很有文学想象力的管理员预测,万能图书馆既没有中心,也没有任何逻辑。实际上,这是一种信息混乱的状态,它是由“无限多个六边形的展览馆组成的”。 博尔赫斯的“万能图书馆”就是今天的因特网——匿名的、错误百出的、混乱的以及不可抗拒的网络。在那里,没有确定的现实、没有对错、没有约束民众的道德准则;在那里,真理是由选择性的,会因时因地地发生变化。 第四章 主流报纸和电视是否应该退出历史舞台,并由网络新闻来接替传统新闻的历史使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诸如Matt Drudge和Instanpundit之类的网站又从哪里获取信息呢?如果没有驻外机构和足够的资源,网络新闻怎么能够评述伊拉克战争?当传统新闻淡出后,网络新闻是否会放弃追踪事实真相,而只是简单地罗列事件?谁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去报道类似“水门事件”这样的新闻?谁又为敢于报道“水门事件”的卡尔·伯恩斯和鲍勃·伍德沃德这样的记者发工资? 2006年,纽约卡耐基公司的一份报告指出:“随着报纸的淡出,难道传统媒体的职能要由民主制度下的普通大众来执行?” 第七章 这种用户生成媒体的民主化使我们的隐私权受到集体侵犯。在这样的媒体世界中,每个人都受到集体侵犯。在这样的媒体世界中,每个人都受到无数的网民的“监视”。在这种数字化的困境中,老师监视学生,大学管理者监视大学生,群众监视群众。 第八章 我们不可能禁止维基百科或是复兴塔楼唱片公司,也不可能改变MySpace网和YouTube网受欢迎的程度和获益率越来越高的现状。相反,我们该做的是保护主流媒体的合法地位,并在21世界数字机书的背景下继续坚持200年来形成的保护版权的传统。我们的目标是利用当今网络技术的优势来进一步保存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并在保护现有体制和塑造数字世界之间达成平衡。 如果Web2.0时代业余者的声音取代了主流媒体的声音,那么莫扎特、梵高和希区柯克真有可能失去用武之地,因为他们不能有效地传播和出售自己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也只能湮没在“群众智慧”的海洋中。 我认为道德责任的关键不在于发展技术,而在于保护主流媒体不受业余者的侵害。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被那些不怀好意的人提出的民主化观念冲昏头脑,不要摧毁我们的专业主流媒体,不要用网站上的业余内容来取代电影、音乐和书籍。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方式使用技术:一方面我们要鼓励政策、开放和进步,另一方面要尊崇真理、权威和创造的专业标准。这才是我们的道德责任。 引自第100页
5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