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页 第一讲 汉代
- 章节名:第一讲 汉代
- 页码:第18页
汉代的选举制度,历史上称之谓“乡举里选”。当时各地方时时可以选举人才到中央。他们的选举,大体可分为两种,也可说是三种: 一种是无定期的。譬如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即位,往往就下一道诏书,希望全国各地选举人才到朝廷。。。这些选举是无定期的,这样选举来的人,多半称为“贤良”。贤良选到政府以后,照例由政府提出几个政治上重大的问题,向他们请教。这叫做策问。。。这一种选举,既不定期,也无一定的选举机关。地方民意也可举,三公九卿、政府大僚也可举。所举则称为贤良,贤良是指有特出才能的人。 第二种是特殊的选举。譬如政府今年要派人出使匈奴,出使西域,需要通外国语,能吃苦,能应变,所谓“出使绝域”的人;政府常常下诏征求。只要自问自己有此才干,可以自己报选。 后来又有一种有定期的选举,那就是选举“孝廉”。汉代一向有诏令地方察举孝子廉吏的。。。自从武帝以后,汉代逐渐形成了一种一年一举得郡国孝廉;至少每年各郡要新进两百多个孝廉人郎署;而那些郡国孝廉,又多半是由太学毕业生补吏出身的。如是则皇帝的侍卫集团,无形中也变质了。全变成大学毕业的青年知识分子了。。。后来郎署充斥,要待分发任用的人才尽多,于是就把无定期选举、特殊选举都无形搁下,仕途只有孝廉察举的一条路。 我们从此看出,这一制度在当时政治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成绩,再经长官察选的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是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途径。政府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 引自 第一讲 汉代
63人阅读
fiona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页 前言
本来政治应该分为两方面来讲:一是讲“人事”,一是讲"制度”。。。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
-
第17页 第一讲 汉代
二 汉代选举制度 我们讲汉代关于此一方面的制度,要到汉武帝以后,才渐趋于定型。那时已有了...
-
第18页 第一讲 汉代
-
第173页 总论
我将最后申说一点。中国之将来,如何把社会、政治上种种制度来简化,使人才能自由发展,这是...
> 查看全部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