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页 第一卷 群体心理 第二章:群众的情感和道德观 (7)群体的谎言(下)
- 章节名:第一卷 群体心理 第二章:群众的情感和道德观 (7)群体的谎言(下)
- 页码:第43页
就在此书写作的同时,巴黎正在被女童的溺水事件搅扰得沸反盈天。事情的起因是两个女童从家里走失,不久后在巴黎的塞纳河中发现了两具尸体。五六个目击证人言之凿凿地证明了一点——这两具尸体毫无疑问就是那两个可怜孩子的。 所有的证词如出一辙,即使是严谨的预审法官也没办法不相信,于是他签署了死亡证明。但就在为这两个孩子举行葬礼时,一件惊人的事情发生了,两个孩子完好无损地出现在大家面前。 事实上,一些细节要比事件本身更能引起我们的兴趣。那就是这两个孩子与溺水而死的人没有多少相似之处,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是最缺乏观察能力的人也可以看得出来,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地蒙骗了大多数人的眼睛。 假如我们对整个事件进行复盘还原,就会发现谎言的传播会经历如下的一套机制。 第一个阶段是谎言的制造阶段。 它产生于第一个目击者,这个人被心理暗示所影响,成为了幻觉的牺牲品。他相信自己的眼睛,也相信自己已经辨认出的尸体。一些微不足道的相似处——譬如一块伤疤、或是一些让其他人产生同感的装束上的细节,逐渐地演变成一个肯定过程的核心。 个人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但当他开始把这种暗示传播给其他人的时候,就必然会引起群体内部的大范围传染。证词便开始对其他目击者产生影响,从而产生不可原谅的后果。关于这一后果,我们还会在后面的分析中继续讨论。 第二个阶段是谎言的被肯定阶段。 在这一阶段,说谎者的数量会更多。我们会发现,总有那么少数几个人会当即附和谎言,有的人和第一个人一样,牺牲于自己的心理暗示,但更多的则是完全没有主见的糊涂虫。 第三个阶段是全幅度的谎言扩散,这时整个群体都将会成为说谎者。 当第一个目击者依靠模糊记忆所产生的幻觉得到了肯定后,大多数人的理解力就这一瞬间被征服了,所有的判断力都被窒息。观察者这时看到的不再是客体本身,而是他头脑中产生的幻象。 于是,消息被以讹传讹地扩散开来,越来越多的证人加入了说谎的行列之中。说谎者终于被批量地制造出来,所有人都无比坚信第一份证词,更加坚信自己的观察力。这两种观察结果互相作用,最终演变成了一套彻头彻尾的群体谎言。 引自 第一卷 群体心理 第二章:群众的情感和道德观 (7)群体的谎言(下) 谣言的传播也是这个机制吧?即使有少数人可以分辨出来,也会被大多数人的声音所掩盖。传谣者和说谎者其实都不清楚自己在群体中起了什么作用,几乎就是本能的帮助传播。
85人阅读
文悦言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40页 第一卷 群体心理 第二章:群众的情感和道德观 (5)群体中的智力泯灭(下)
一旦当人的智力品质泯灭,独立思考能力被严重消弭的时候,此时的判断力和逻辑都任由暗示与传...
-
第42页 第一卷 群体心理 第二章:群众的情感和道德观 (6)群体的谎言(上)
集体撒谎的例证在历史上并不鲜见,最荒唐的事情要算是中世纪欧洲的圣物崇拜。这一风潮的起源...
-
第43页 第一卷 群体心理 第二章:群众的情感和道德观 (7)群体的谎言(下)
-
第44页 第一卷 群体心理 第二章:群众的情感和道德观 (8)妇孺言论不可轻信
妇女和儿童是群体谎言的最有力坚持者,他们的话往往不可轻信。 第45页 产生这种误认的经常是...
-
第46页 第一卷 群体心理 第二章:群众的情感和道德观 (9)群体只会撒谎
在群体观察力的这个问题上,我们已经得到了相当多的例证来确定它极不可靠,这种集体观察力在...
> 查看全部13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