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页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二章: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3)第二:词语和套话
- 章节名: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二章: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3)第二:词语和套话
- 页码:第104页
在第一点中,我们谈到了语言的作用,谈到了它可以激活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或是让它变得更鲜明,我们也初步见识了它的威力。 事实上,语言的作用还远远不止于此。除了诱发其他形象之外,有一些词语本身就是某种形象的代表。 民众往往会把自己潜意识中的希望,寄托在几个似是而非的词语上。有的时候,那些最不明确的词语,引起的反响反而最大。 比如说,像民主、社会主义、平等、自由等等,它们的含义极为模糊,即使一大堆专著也搞不清它们究竟在说什么。然而,正是这区区几个词语,却蕴含着神奇的威力,它们被看成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各种极不相同的潜意识中的抱负及其实现的希望,全被它们集于一身。 如果我们对历史有所了解,就会知道这些热门的词汇,已经和它们原来的意义完全是两码事。 引自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二章: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3)第二:词语和套话 第105页
可见,语词的意义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时代和民族的不同而不同。对于人类来说,它只有变动不定的暂时含义。 因此,我们若想以它们为手段去影响群体,我们必须搞清楚某个时候群体赋予它们的含义,而不是它们过去具有的含义,或精神状态有所不同的个人给予它们的含义。 在这方面,历代的政治家都颇为精通。 假如群体因为政治动荡,或信仰发生了变化,开始对某些词语唤起的形象深感厌恶,而有些东西又实在没办法改变,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这些词换个说法,用新名称把大多数过去的制度重新包装一遍。 比如说,在大革命之后,执政府把令人生厌的“地租”变成了“土地税”,“盐赋”换成了“盐税”,过去的“徭役”改成了“间接摊派”,而商号与店铺的税款,也被起了个新名字叫做“执照税”。 这些新名词代替那些能够让群众想起不利形象的名称,因为它们的新鲜,能有效地防止群众产生反感。 可见,政治家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就是对流行用语,或至少对再没有人感兴趣、民众已经不能容忍其旧名称的事物保持警觉。名称的威力如此强大,如果选择得当,它足以使最可恶的事情改头换面,变得能被民众所接受。 引自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二章: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3)第二:词语和套话 第106页
我们现在知道了,词语唤起的形象往往独立于它们的含义。这些形象因时代而异,也因民族而异。不过套话并没有改变,有些暂时的形象是和一定的词语联系在一起的:词语就像是用来唤醒它们的电铃按钮。 并非所有的语词和套话都有唤起形象的力量,有些语词在一段时间里有这种力量,但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失去它,不会再让头脑产生任何反应。这时它们就变成了空话,其主要作用是让使用者免去思考的义务。 因此,无论这些词汇和套话是否荒谬,只要我们用这些东西把自己武装起来,就再也不会对任何事情进行思考。于是,我们便拥有了做出暴行的一切条件。 引自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二章: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3)第二:词语和套话
83人阅读
文悦言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02页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二章: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1)那些直捣人心的东西
我们在本书的第一部分研究过集体的感情、观念和推理方式,根据这些知识,显然可以从影响他们...
-
第102页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二章: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2)第一:形象
我们知道,群体容易被鲜明的形象所打动。 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在前面证明了。然而鲜明的形象...
-
第104页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二章: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3)第二:词语和套话
-
第107页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二章: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4)第三:幻觉
自从有了文明,群体便开始被幻觉包围着。 最早的幻觉,来自于对自然的敬畏,于是人们捏造出神...
-
第108页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二章: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5)第四:经验
经验是真理的传播手段,也是幻想的敌人。 可以说,经验是唯一能够让真理在群众中牢固生根的方...
> 查看全部13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