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页 二、道統與正統之間——中國知識份子的原始形態
- 章节名:二、道統與正統之間——中國知識份子的原始形態
- 页码:第85页
墨子對禮樂傳統的“突破”遠比孔子為激烈,但從另一方面看,墨家卻又遠比儒家為保守。孔子的“仁”是一個全新的觀念,是在中國思想史上一個最大的突破。顏淵問“仁”,孔子說: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子產雖已早倡“天道遠,人道邇”之說,但是直到“為仁由己”的觀念出現之後,以人為中心的思想系統才正式建立了起來。墨子則不然;他的“兼愛”論不立足于“人道”,而立足于“天志”,也就是古代的天道思想。故儒、墨兩家的中心學說雖同為針對禮樂傳統而發,但兩者突破的方式卻頗不一致。儒家繼承了禮樂傳統而同時企圖從內部改造這個傳統,賦予禮樂以嶄新的哲學含義——仁,墨者對禮樂持否定的態度,但他們所開闢的新的精神境界——兼愛——則建立在原始宗教的基礎之上,這是比禮樂更古老的傳統。儒、墨的對照是極其顯著的。
54人阅读
笑完我就去睡觉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52页 一、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
历史进入秦、汉之后,中国知识阶层发生了一个最基本的变化,即从战国的无根的“游士”转变为...
-
第53页 一、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
从社会秩序中游离出去的自由分子无论如何总是一股离心的力量,这和代表“法律与秩序”的政治...
-
第85页 二、道統與正統之間——中國知識份子的原始形態
-
第91页 二、道統與政統之間——中國知識份子的原始型態
現在我們要追問,何以在君主與知識份子之間會發生這種師、友、臣的等級劃分?其中最重要的原...
-
第147页 四、汉代循吏与文化传播
循吏虽兼“吏”与“师”的双重身分,但是这双重身分却不是永远融合无间的。概略言之,“吏”...
> 查看全部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