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页 自由的冲击
- 章节名:自由的冲击
- 页码:第42页
在战后随即流行的两类影片中,第一类毫不掩饰其对色情主题的兴趣,详尽描述性事。这类影片利用了站前德国官方所推行的性启蒙运动。当年,如果在性疾病的危害和预防药品的使用方面没有得到过医疗人员的指导,十八岁的男孩无法从高中毕业升入大学。战争期间,对市场需求敏感的全能电影导演理查德·奥斯瓦尔德算准了将这种教化内容搬上银幕的时机已经到来。他聪明地争取到“性病防治协会”对其影片《要有光》(Es werde Licht)的赞助,该片讲述梅毒的破坏性。时为1917年。票房收入证明他对卫生学的热情是有道理的,于是奥斯瓦尔德在1918年又拍摄了第二和第三部,让光亮继续燃烧。影片就像折叠手风琴一样被拉开。同年,戴维森的联盟公司显然是受到了奥斯瓦尔德成功的刺激,它发行了影片《胎儿》(Keimendes Leben);该片由强宁斯出演,在一位医界高官的支持下,影片进行了卫生学宣传。位高权重的保护人自然迷惑了审查人员。 战后,人民代表会议立刻取消了审查制度——这一举措暴露政府被革命的紧急情势冲昏了头,结果并没有把银幕改造成政治平台,而是导致佯装关心性启蒙的影片数目激增。它们如今无须顾忌官方的监控,全都纵情描绘声色之事。重新呼吸自由空气的理查德·奥斯瓦尔德自觉创作力旺盛,便为《要有光》加拍了第四部,还摄制了一部名为《卖身》(Prostitution)的影片。许多同类影片被冠以如下极具诱惑力的名片蜂拥而出,如《堕落边缘》(Vom Rande des Sumpfes)、《被深渊吞噬的女人们》(Frauen,die der Abgrund verschlingt)、《迷失的女儿们》(Verlorene Töchter )、《欲望的土狼》(Geliibde der Keuschheit)等等…… 求诸对肉欲的好奇心被证明是相当稳妥的商业投机。从资产负债表来看,许多电影院只要放映露骨的性爱片(sex film),每月收益即可翻倍。……稍有权势的人也喜好这样的刺激。从《鸦片》(Opium)的成功即可作此推论,该片在票价高昂的柏林电影院上映,三周的票场场售罄。当然,观众会避免在此等场合被别人看见。 引自 自由的冲击 通过这段关于近一百年前德国电影的描述,可以预见中国审查取消之后的景象,相比起“保护未成年”或“创作自由”之类装模作样的分级制借口,能看到原汁原味的国产色情片,才是改革最大的红利。 引文的最后一句话也让我相信,“性爱自拍”才是卢米埃尔等先锋人物发展摄影技术的初衷,电影从一开始就不是为电影院准备的。 百多年后,这些都实现了。
8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