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页 第五章 玄学的兴起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发展 第一节 玄学的兴起与文学观念的变迁
(不是
读过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 章节名:第五章 玄学的兴起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发展 第一节 玄学的兴起与文学观念的变迁
- 页码:第62页
这个时期的变化是从汉末开始的,他的标志是儒教的衰落。文学观念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首先,文学创作主题的变化。汉代文学创作的主题大都是以政治教化和美刺讽谏为中心的,到了汉末魏初,逐渐转变为意写个人悲欢遭际为主,着重抒发个人喜怒哀乐,描写个人的曲折经历,以及对动乱现实的深沉感慨。(从表现社会政治主题到刻画个人的内心世界。汉末《古诗十九首》) 人们的思想从儒家经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以后,开始觉察到 独立的人的意义与价值,为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感到悲哀。(“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文心雕龙.明诗》)。 创作上的这种变化,反应在文学思想上就是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 其次,这一时期的文创和文批,特重作家创作个性。逐渐一事到自己作为独立的人的存在价值,反对用共性来扼杀个性。同时,也和随之兴起的玄学家重自然、轻名教的思想互相吻合。 第三,重视文学创作本身特点与规律之研究。因为把文学看做事个人精神上的安慰,心情苦闷的一种解脱,自然也就会追求美的享受,对创作的审美特征提出比较高的要求。(《典论.论文》、《文赋》) 玄学思想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并且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位甚至超过儒家。又不等于先秦老庄思想,是其变种,在不完全背弃儒家封建伦理的基本观念的条件下,吸收了汉以来名家、法家的学说,以老庄思想为标志的哲学思想。偏重于对抽象的本体论的研究,具有思辨哲学色彩,以“无”为体,以“有”为用,从思想史的发展来说,援道入儒,以道为本,以儒为末,提倡名教即自然,以自然为体,以名教为用。魏晋玄学的雏形是汉末的才性之争。才性论实质是研究如何使人才选用能更好地为当时政治斗争服务,曹操用人唯才的政策之理论根据。 这种认识方法具体表现在玄学家关于言、象、意关系的论述中。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其超绝言象之外,也成为中国古代艺术意境之最基本特征。
(不是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62页 第五章 玄学的兴起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发展 第一节 玄学的兴起与文学观念的变迁
-
第66页 第五章第二节曹丕《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和曹植的《与杨德祖书》
《典论.论文》从分析七子的创作特征出发,论述了对很多重要理论问题的看法,具有鲜明的时代色...
-
第71页 陆机《文赋》论文学的构思与创作
《文赋》沿着《典论.论文》的方向,着重探讨文学内部规律,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文学创作的...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