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页 近代文学绪论 西学东渐的狂飙
(不是
读过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
- 章节名:近代文学绪论 西学东渐的狂飙
- 页码:第351页
进入19世纪,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未及,中国近代先进分子无不走上从西学中寻求救 国药方的道路。同时,西方资本主义为把中国变为他们的附庸,改善进行经济掠夺的环境,也需要传播西学,为其开辟更为顺畅的道路。因此,欧风美雨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西学来势加猛,而且采纳西学与变革图强、抗敌救国直接相关,成为先进人物的自觉行动,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为了抗英搜集西方资料编辑《四洲志》。紧接其后,魏源编纂《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国家的情况,提出“师夷长技”的方针,发出了主动向西方学习的呼声。此后,大体经历了如梁启超所说的层层深入的三个阶段:第一期是从器物上感觉不足,学习外国的船坚炮利;第二期开始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发动了变法维新运动;第三期进一步从文化上感觉不足,体悟到不可能以旧心里运用新制度,要求全人格的觉醒,对西学内容的引进也逐步提高层次,由自然科学进入人文科学。引起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形成思想革命的领域。 随着西学东渐的逐步深入,陆续办起新式学堂。这些学堂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外语和自然科学,兼及政法。西方的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教会学校,更全是西方近代学校的模式。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全面改变了教育体制。对西学的需求,刺激了留学事业的发展。随着与各国的交往,中国也开始排遣驻外使臣及随行人员,他们也都直接受到西方文明的洗礼。传播与吸收西学的主要渠道是翻译,因而,翻译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 近代技术的输入带来文学传媒的进步,制版、印刷采用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出版效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艺性报刊的涌现。
(不是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341页 地方戏的勃兴和京剧的诞生
元代雜劇和宋元南戲為地方戲樹立楷模,推動戲曲的前進。明中叶的清初昆曲以唱腔优美和劇目豐富...
-
第344页 讲唱文学的盛行
清代中葉,彈詞、鼓詞和子弟書等蓬勃發展起來。 彈詞之名,最早見於明代。今所傳彈詞多為清中...
-
第351页 近代文学绪论 西学东渐的狂飙
-
第354页 第二节 作家的新旧分野与作家主体的转型
近代是新与旧的过渡时期,充满“新学”与“旧学”的撞击,所谓“新学”乃是与中国传统学术截然...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