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第二章 道德基础
- 章节名:第二章 道德基础
- 页码:第23页
施特劳斯用奇特的想象、动人的语言和细腻的感受重新描写并带读者体验了一会霍布斯的“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的故事梗概,而在施特劳斯的这个回溯再现,首先是有一个奇幻的梦境,人在安稳的自然下会不由地生活于他自己的幻想世界当中,是人的天然的虚荣自负要求他不断参加各种的“竞赛”,在这场竞赛当中,“没有别的目标,没有别的花环,只有位居最前”,而当这个人走出梦幻世界对周围人提出要求后又因为被怠慢而心生敌意,于此敌意发端可能走向互相之间的殊死搏斗。 施特劳斯这里的奇幻梦境的比喻十分有想象力,只有“死亡的专横”才能足够深刻的力量才能将人从喜悦的梦幻当中警醒,这样的一个比喻和状态讨论,十分十分形象地逼近到了霍布斯在政治哲学里面的“暴力造成死亡的恐惧”的心理化认识,列奥·施特劳斯在文笔与心理想象方面确实是让我叹为观止。
生活在他的幻想世界里,为了使自己的功绩事迹以外,什么也不需要做;在这个世界里,的确“全世界都服从他”,什么事他都如愿以偿。只有当他通过人身伤害,自己切身感受到现实世界对他的抵抗时,他才能从这个梦幻世界幡然醒悟,返回到他自身。人依靠damnorum experientia(受害的经验)走向理智。可是,如果受伤害的经验向他揭示的,不仅是他体力上的局限性(这个他并不太以为意),而且是他在洞察力和智力方面的局限性(他首先关切自己智力上的优势)的话,那么,伤害就必须是事先没有预见到的。“人们除了根据自己所遭遇的意外灾祸进行推论意外,便没有其他办法认识自己的黑暗。”这个自我认知,特别是通过对死亡作为最大的和至高无上的的邪恶的预料不到的知觉而获得的。由于人出于本性,生活在胜利喜悦的梦幻中,生活在一个炫目的、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显而易见的美梦中,他就需要一种给人印象同样深刻的力量,将他震慑,从梦境中警醒:这个力量,就是死亡的专横威严。 所以,自我认知的理想条件,必须是始料不及的致命危险。目空一切的自然人,为什么会获得这个经验?他又是怎么获得这个经验的?只有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把握霍布斯为什么把对暴力造成的死亡的恐惧,而不说话死亡恐惧本身,看成道德起源的真正原因。虚荣自负的人,在他的幻觉中,笃信自己比他人优越,可是他无法使自己确信,这个自我估价是对的;他需要他人承认他的优势。为此,他走出他的梦幻世界。他对他的优势及其承认提出诉求:“他要享有为所欲为的特许,他要去他人对他尊敬,给他荣誉”。于是,要么他人认真对待他的要求,而感到自己被藐视了,要么他人不重视他的要求,而使他感受到了轻怠。无论是哪种情况,提出这个诉求,都要导致轻蔑傲慢。然而,蒙受轻怠藐视,“切齿拊心”,最为痛苦;叵测伤人之心,遂由此而萌生。受到轻怠的一方,心存芥蒂,睚眦必报。为了雪耻,他就攻击对方,而自己会不会因此丧失生命,他漠然不计。另一方面,尽管他对保存自己的生命已经置之度外,然而他却绝对企望,他的对手首先必须活着;因为“报复不是以死亡为目标,而是以捕获制服敌手为目标……报复意在凯旋,意在扬眉吐气,若对手已泯,则扬眉吐气无门”这样爆发的搏斗,在较量双方心目中,都不是为了杀戮,而是要制胜对方,从而这场搏斗,必然趋向严重激烈,因为这是人身较量,是真正的搏斗。冲突伊始,双方就在无意之中,事先没有预见的情况下,完全走出了梦幻世界。冲突过程中,人身伤害,或者更确切地说,肉体痛苦,唤起了对丧失生命的恐惧。恐惧减缓了愤怒,使蒙受轻怠之耻退到了第二位,而复仇的欲念,遂转化为憎恨。怀恨者要做的,已经不再是扬眉吐气,而是置敌于死地。“琐事”之争,意气之争,变成了生死搏斗。就是这样,自然人初始未曾预见到致命的危险;也就是这样,他第一次领教了那个首要的、最大的、至高无上的邪恶;值此面对死神的危亡之际,他认识到死亡是首恶至恶,从此幡悟图生。 他置敌于死地,摆脱了生命危险,然而这只是瞬间之无虞,因为人人都是他的敌人,他刚杀死第一个敌手,旋即“也面临着来自别人的同样的危险”,并以此类推。因此,杀死对手,就躲避死亡而言,只有最不具远见的涵义。不仅为了眼前求生,而且为了从长远计,保卫自己的生命,使之无虞,人就需要有同伴的帮助。同伴有两个途径可以获得,一个途径诉诸武力,另一个途径凭借契约。第一个途径,不如第二个有远见;它介乎于杀死敌手跟与敌缔约之间;但是正由于这个原因,它又较为“自然”,对自然人来说,比第二个途径更为性情投契。 引自 第二章 道德基础
98人阅读
豆友38324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23页 第二章 道德基础
-
第155页 第八章 新的政治科学
在本书的最后一个章节,施特劳斯对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思想进行了总结性的梳理与归纳,在五个大...
-
第26页 第二章 道德基础
施特劳斯在这里理解阐述为何会有“自然理性公理”,在他认为是每个人天然的都有放纵自己的虚...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