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页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若水
读过 南怀瑾选集(第一卷)
- 章节名: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页码:第274页
这章需要细细品咂 ----------------------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根据原文“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 “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换句话来说,“志于道”是搞哲学思想,“据于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古人解说德就是得,有成果即是德,所以很明显的,孔子告诉我们,思想是志于道,行为是依据德行。 “依于仁”,已经说过,仁有体有用。仁的体是内心的修养,所谓性命之学、心性之学,这是内在的。表现于外用的则是爱人爱物,譬如墨子思想的兼爱,西方文化的博爱。“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有了这个爱心,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扩而充之爱全天下。这是仁的发挥。 “依于仁”然后才能“游于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凡是人才的培养,生活的充实,都要依六艺修养,艺绝不是狭义的艺术。 人生对于道、德、仁、艺这四种文化思想上修养的要点都要懂。这四个重点的前一半“志于道,据于德”包括了精神思想,加上“依于仁,游于艺”作为生活处世的准绳,是他全部的原则,同时告诉每个人,具备这些要点,才叫学问。 如无高远思想就未免太俗气,太现实的人生只有令自己厌烦。没有相当的德行为根据,人生是无根的,最后不能成熟。如果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得安顿的地方。没有“游于艺”,知识学问不渊博,人生就枯燥了。
若水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266页 此事古难全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
第270页 一肩挑尽古今愁
孔老夫子说的,恰恰是我们这些“现代人”学习态度所或缺的 ---------------------- 子曰:默...
-
第274页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第280页 千古艰难唯一死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
-
第286页 南面王不易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是孔子最有名的...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