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阐释
- 章节名:反对阐释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论-艺术需要辩护-形式与内容的分离(内容为本质,形式为附属)-强调内容说-对于阐释的持续不断的投入 阐释:一种阐明某种阐释符码、某些「规则」的有意的心理行为。 传统风格的阐释:神话的影响力和可信度被科学启蒙所带来的「现实主义」的世界观瓦解,阐释被用来使古代文本适宜于现代的要求。阐释在文本清晰的原意与(后来)读者的要求之间预先假定了某种不一致,耳阐释就试图去解决这种不一致,它是以修补翻新的方式保留那些被认为太珍贵以至于不可否弃的古老文本的极端策略。它是在字面意义之上建立了另外一层意义。 现代风格的阐释:它是在挖掘机与破坏,在文本「后面」挖掘,以发现作为真是文本的潜文本。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现代学说,即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实际上不外乎是精心谋划的阐释学体系,是侵犯性的、不虔诚的阐释理论。若不阐释就没有意义,去理解就是去阐释,去阐释就是对现象进行重新陈述,实际上是去找一个对等物。 当今时代,阐释行为大体上是反动的和僵化的。艺术阐释在毒害我们的感受力,阐释是智力对艺术的报复,是智力对世界的报复,去阐释,就是使世界贫瘠,使世界枯竭,为的是另建一个「意义」影子世界。 在现代大多数情形中,阐释无异于庸人们拒绝艺术作品的独立存在。真正的艺术能使我们感到紧张不安。通过把艺术作品削减为作品的内容,然后对内容予以阐释,人们就驯服了艺术作品。阐释使艺术变得可被控制,变得顺从。这种方式的阐释暴露出阐释着对作品的不满,希望以别的东西取代它,它把艺术变成了一个可用的、可被纳于心理范畴模式的物品。 阐释并不总是奏效。为逃避阐释,艺术可变成戏仿,或者可变成抽象艺术,或者可变成装饰性艺术,或者可变成非艺术。 逃避阐释可通过一种方式,即创作一些其外表如此统一和明晰、其来势如此快疾、其所指如此直截了当以至于只能是其自身的艺术作品。 我并没有说艺术作品不可言说,不能被描述或诠释,问题是怎样来描述或诠释: 首先,需要更多得关注艺术中的形式。 其次,需要一套为形式匹配的词汇,一套描述性词汇,而非规范性词汇。 最好的批评便是把对内容的关注转画为对形式的关注的批评。同样有价值的是那些提供了对艺术作品外表的一种真正精确、犀利、细致周到的描述的批评文章。 透明是艺术,也是批评中最高、最具解放性的价值。透明是指体验事物自身的那种明晰,或体验事物只本来面目的那种明晰。 现代生活的所有状况(物质的丰富、拥挤不堪)纠合在一起,钝化了我们的感觉功能,我们感性体验再的那种敏锐感正在逐步消失。现在重要的是恢复我们的感觉。我们的任务不是灾艺术作品中发现最大量的内容,而是削偌内容,从而能够使我们看到艺术本身。现今所有艺术评论的目标,是应该使艺术作品对我们来说更真实,而不是更不真实。批评的功能应该是显示它如何是这样,甚至是它本来就是这样,而不是显示它意味着什么。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