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阿尔山的穆尔 (坚持梦想,咬牙熬成伟大)
在读 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
- 页码:第1页
书读完了,这本书主要还是说的宁粤对峙。 国民党依托是孙中山从辛亥革命以来的老班底,加之以广州为基地,从而走向全国。广东人有很深的正统情节,也对,毕竟是龙兴之地,都是从龙之臣。但是他们还是实力不够,特别是相对江浙沪财团的话。在加上粤人胡汪孙分立,地方实力派陈有想法,他们说话有人听听但是仅此而已。只有合作才能对抗蒋,但是各自为政,容易被各个击破。对抗老蒋的时机在其中原大战后过于自信,扣押胡,想一劳永逸。正好让粤方团结起来,联合北方实力派逼迫蒋下野。但是蒋后来也反应过来:联汪抗胡,给孙科下绊子,后来又分化拉拢粤方不得志人,拖死胡,拖降汪,最终成功。 从中收获以下几点: 一,实力才是第一位的 二,团结很重要 三,做最小关键(太子孙科) 回应段兄文明:在这一年里蒋、汪、胡三个大拿在竞争、合作,孙科的角色很微妙也很尴尬。他的力量相比较而言小一些。但是他可以选择做一个“拆台者”,孙科内阁时期,就因为受蒋指示的宋子文等一帮人经济上、工作上不支持,政府很难维持下去。孙科就想撂挑子不干了。虽然蒋认为孙科不能任事、虎父犬子,他的目的也是让孙科下台。但是孙科直接跑到上海,选择一拍两散,此时民间舆论,对蒋不利。蒋又安抚孙,蒋上台后给孙科以立法院长。 孙科很有意思,之前大致看过高华的太子孙科,对照此书,也有些许收获。孙科在抗战时期因为孙中山与苏联的关系,受蒋的委托联系苏联,属于较蜜月期。孙科在立法院时间较长,一直想结束训政,凭五五宪法进入宪政时期。 我准备再看一遍《太子孙科》 再说胡、汪,二人和廖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国民党成立初是学习苏联的政党经验。他们却没有把握住机会,没有将党的体系、理论强化,特别是作为大拿,没有将孙的著述结集成册,将党的理论的阐述权牢牢把握,否则蒋会更忌惮。这也是我的一点点想法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