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页 《陈虻,我们听你讲》系列博文之四——大道无术 万法归心
- 章节名:《陈虻,我们听你讲》系列博文之四——大道无术 万法归心
- 页码:第48页
陈虻说 人的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 a.接受新信息的能力 和 b.接受新信息的方法 引自 《陈虻,我们听你讲》系列博文之四——大道无术 万法归心 GSS: a.信息社会,人的价值围绕的信息展开 b.人的核心价值,在于,接受新信息的能力 c.而方法永远是具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的,因此人的价值又同时体现在接受信息的方法上。。。 陈虻说思维方法和人的能力与价值问题:
思维方法,包括 a.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包括 b.判断信息的能力, c.处理信息的能力 等等, 这些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当制片人招人,我给应聘的人讲我的想法, 然后我就听你接哪句话的下茬儿。 下茬儿接对了,说明你有悟性。 a.我不在乎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b.不在乎你拥有什么文凭, c.而在乎你接受新东西的速度, d.在乎你能够在多长的时间内把握住事物的核心, e.也就是说,我更在意你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和接受信息的方法。 这是一个人的价值。 记者 a.不是学者, b.也不可能是全才,或者说, 一个好记者 a.不在于他知道什么, b.不在于他会背多少首唐诗, c.而在于他知道一个新概念需要多长时间, d.他能在多长时间内掌握运用。 引自 《陈虻,我们听你讲》系列博文之四——大道无术 万法归心 陈虻说培养素质:
培养素质, a.政治素质——你得知道政治的边线在哪儿,底线在哪儿。 b.法律素质——你得知道什么违法,什么不违法,法律的边界在哪儿,不光是你没违法,你还要判断别人的行为是不是违法。 c.新闻敏感——当下人们关心什么,怎么去处理,怎么去看待。 这些素质综合起来,就是 a.你每天晚上想的问题, b.就变成了你的最直观的判断, c.应该要什么, d.不要什么。 引自 《陈虻,我们听你讲》系列博文之四——大道无术 万法归心 补 GSS: 为什么 外行 更擅长解决难题? 规律——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科学家,是最意想不到的那些人 他的基础到底是什么? 莱克汉尼的研究正是试图阐释上述问题。。。 a.问题解决者 更容易在自己专业无关的领域获得成功, 也就是说,问题离他们的专业越远,就越有可能得到解决。。。 如果把问题比做花朵, 其目的不仅仅是吸引最多的昆虫, 而且是吸引种类最多样化的一群昆虫。。。 b.在成功解决问题的人当中,有3/4的人已经知道问题的答案, 他所做的不过是把答案说出来。。。 ” 这个观点支持了 哈耶克的论点: ——不是只有获得更多的知识才能取得进步, 而是要学会汇总和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 参见《众包》 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28989304/
106人阅读
319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35页 《陈虻,我们听你讲》系列博文之三——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是需要一级保护的产品
陈虻所谓的一步一个脚印,事要一点儿一点儿做,饭要一口一口吃: 拍摄时间最长的纪录片是用了...
-
第47页 《陈虻,我们听你讲》系列博文之四——大道无术 万法归心
陈虻说管理: 我的理念是,在不信任你之前,信任你。 比如报账,只要用于节目的钱都是应该花...
-
第48页 《陈虻,我们听你讲》系列博文之四——大道无术 万法归心
-
第60页 《陈虻,我们听你讲》系列博文之五——我不是在改片子,是在改人
陈虻说得是审片子,其实写字也适用。。。 陈虻界定了 排斥、解释/借口、倾诉、倾听: (讲排...
-
第66页 《陈虻,我们听你讲》系列博文之五——我不是在改片子,是在改人
陈虻感到 可怕 的,和 感动 的: 最可怕的是没有标准,做人、做事、做节目。 让我非常感动: ...
> 查看全部1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