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页
- 页码:第11页
齐白石曰:不似则欺世,太似则盗名。 罗汉果是药,止咳。秋一也有药性,止俗。这个止,比治好,人要知道止步。 鸭吃龙石糠鸡吃壳各人各有福穷也一生富也一生快快乐乐过一生。 今也睡明也睡哪管东西南北哪管春夏与秋冬哪管世间凡与仙睡中自有盘中餐睡中自有颜如玉睡中自有功夫练。 中国画怕实不怕虚。虚,一章法,二笔墨,三结体。有时往往章法笔墨都到位了,但气韵还不够,原因就是结体没有虚。一种中国人对事物对关照,特有对观看。 草书一个个单字对结体可以帮助我们结构与重组一棵树一朵花一只鸟一块太湖石。 赵孟说颜真卿一变书法,语含不满,我猜想他的意思是颜真卿把字都写实了,在王羲之那里,书法都结体与用笔都是虚的。 实而难虚,虚而致实。 我想画一幅花头夫人,就去看《簪花仕女图》,今天看《簪花仕女图》,知道唐朝的画家画花花草草笨拙的很,而诗人也会画花花草草。到了宋代,诗人不会写了,写出来也勉强,也硬,画家的花花草草却越画越好了。《高高亭图》,白云勾勒,几无渲染,右面淡墨山头上飘着几笔云,有仙气。 宋末元初画家温日观的葡萄,葡萄中间染个圆,葡萄外面染出个圆形,不勾线。或说非也,乃用淡墨画成后用浓墨在中间点染,再在葡萄外面染些淡墨。 有些人嫌碧螺春淡,碧螺春就是淡,在我看来,淡的还很固执。它用它的淡,给喝茶者留下印象。许多年以后,风平浪静,花前月下,又回忆起碧螺春来,会觉得这淡如此典雅,原来碧螺春一生修养,就修养这淡。 碧螺春的淡,淡而有味,人淡如菊,一位窈窕淑女肌肤粉嫩身材娇小跳出红尘之外。碧螺春是寂静之茶,没有欲望。我喝正山小种能感到此茶的欲望,生命之热,呼风唤雨。这是两种风格,硬做比较的话,山路无元雨,空翠湿人衣。碧螺春是王维的山水诗。而正山小种,总会让我想起,山红涧壁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韩愈和韩愈的文气。 欲造平淡难,所以碧螺春真不容易。喝它不容易,写它也不容易。 喝碧螺春需要意会,会心一笑。 喝碧螺春能喝到会心一笑,凡事也就能,归绚丽于平淡,了。但这时候偏偏又会来一个捉摸,忽然觉得碧螺春竟然绚丽。这么绚丽,全在不露声色之中。不露声色,露了香气。碧螺春的香气是绚丽的。花果香是碧螺春的个性,说碧螺春个性如花也是对的。但这花不是山茶花,也不是牡丹花,碧螺春香气的形状(香气是有形状的,用心就能看见),没有山茶花形更没有牡丹花形那么肥大。如果说山茶花和牡丹花的形状像碗像盆,碧螺春香气的形状就似酒盅,它是小小的、含蓄的、凝练的、内敛的,甚至不乏谨慎,在这一点上,很像苏州人。 碧螺春常常被种在枇杷树下,杨梅林中、板栗园间,耳濡目染,尽管身不能像枇杷打金蝉,杨梅落红丸,板栗推敲毛粒子,但气息上早已经与枇杷杨梅板栗的花香果香难解难分了。之所以碧螺春的香气是小小的、含蓄的、凝练的、内敛的,因为枇杷杨梅板栗开花,它们的花就是小小的、含蓄的、凝练的、内敛的,不注意的话,没觉得是在开花。 试着用功夫茶茶具冲泡碧螺春,我在盖顶落入一股围围转的青梅香气,沉醉啊,体会到了从没有享受过的碧螺春的天真无邪。 自古秋为金秋,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 如,苹果又被称为频婆,其性凉味甘,具有补脾气,养胃阴,生津解渴,润肺悦心的功效,被称为心血管的保护神, 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饮食调养方面,此时易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肝补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都不错。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