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页 论“知识阶级”
- 章节名:论“知识阶级”
- 页码:第15页
在生活比较简单的社会里,规范的知识并不是少数人所特有的,凡是在行为上表示出有这种知识的就可以享受传统的威权,并不需特殊的资格。 …… 没有特殊资格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有和这种知识接触的机会。这种知识是在世代间和社会里口口相传,人人相习的。…… 但是生活逐渐复杂,去古日远,口口相传的规范发生了派别的出入时,就有“征实”的问题,那时文献才成了定谳的凭证。 …… 文献却不是大家可以得到的,文字也不是大家都识的。规范,传统,文字结合了之后,社会上才有知道标准规范知识的特殊人物,称之为君子,为士,为读书人,为知识分子都可以。 ……象形的字在学习上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如果不常常用,很容易遗忘;文言文的句法和和白话不同,会说话的人不一定就会作文,文章是另外一套,必须另外学习;文字所载的有多是官家的文书,记录和史实,或是一篇篇做人的道理,对于普通人民没有多大用处的。这类文字不是任何人都有学习的机会。没有长期的闲暇不必打算做读书人。闲暇在传统中国传统的匮乏经济中并不是大家可以享有的。……生产者没有闲暇,有闲暇的不事生产,生产和闲暇互相排斥。换一句话说,除非一个人能得到生产者的供养,是不能脱离劳作的。在以农为主的中国经济中,这种人大多是地主,而且是相当大的地主,大到能靠收租维持生活的地主。有资格读书的必须有闲暇,只有地主们有闲暇,于是读书人也就限制在这一个经济阶级中了。 孟子说劳心者食于人的通义,并不是说劳心是一种应该收到供养的服役,食于人是他们应得的报酬;而是说非有食于人资格的不配劳心。 不劳力的人本来并不是非劳心不可的,换一句话说,一个靠着特权而得到生产者供养的人,不但不必有生产所需要的技术知识,也不必有任何其他知识,他可以优哉游哉的过他寄生的日子。如果他这样,他的特权可就不安全了。特权是要靠力量来维持的:暴力,政权或社会威权。文字是得到社会威权和受到政权保护的官僚地位的手段。于是不但只有这种阶级有资格读书,而且这种阶级亦有读书的需要。两相配合而成了这种阶级的特点了。 这种配合的结果却发生了技术知识和规范知识的分化。……而是因为社会上不同的阶级因为他们不同的地位、需要和能力吸收了不同性质的知识,而使上述两种知识分离在两种人里面。 ……但是规范知识和文字一旦结合而成了不事生产者的独占品时,它和技术知识脱离了。这样一脱离,技术也就停顿了……现代技术的进步是生产者取得了决定社会规范的权力之后的事。一旦这权力脱离了生产者,技术的进步也立刻停顿。
流星飞绊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5页 论绅士
……当大一统局面形成之前,曾有人认真的想建立一个富有效率的行政机构,这是法家。他们的理...
-
第11页 论“知识阶级”
这段话不但说明自然知识对于和孔子一般的人是没有价值的,而且从此可以看到这种人的社会地位...
-
第15页 论“知识阶级”
-
第18页 论“知识阶级”
文化的传播是受到社会结构的限制的。我们用了这个自然知识和规范知识分化的格局去和西洋文化...
-
第21页 论师儒
……我自己问自己:为什么中国的历史里不曾发生中层阶级执政的政治结构?这问题使我对士大夫...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